者”,就是殯儀館裡的司儀人員,包辦撰寫祭文、表禮司儀、悲唱輓歌、執紼送葬等一整套喪事。因古人忌諱死人,所以這種職業被視為下賤之職,一般正經的讀書人是不願意去做的。鄭元和堂堂一個官家弟子,現在來做這種事,實在也是迫不得已。對這一套工作,鄭元和倒是頗能勝任,他文章感人,儀態從容,歌聲清越,還常常一邊唱輓歌,一邊想到自己悲涼的遭遇。痛切之情愈加逼真,這樣還時常能獲得喪家額外的賞金。生活問題雖然暫時不用發愁,但是徒有滿腹經論,無以發揮,前途茫然,不知將來會走到怎麼地步?他真怕自己的一生就在做“凶肆歌者”中渾渾噩噩地過去了!
鄭仁仰在常州左等右盼,巴望著兒子的好訊息傳來。先前還風聞兒子在長安舞花弄月的訊息,但他心想青春少年做點荒唐事,無須大驚小怪。後來新科發榜了,他從前看到後,從後看到前,不但沒有兒子的名字,竟然沒了一點點兒子的音訊。於是他以入京覲皇上為由,來到長安,尋找寶貝兒子。經過幾天的奔波、四下的探訪,最後竟然在一個送葬的行列中找到了鄭元和,他正手執喪幡,長放悲歌。見到此情此景,素重臉面的鄭刺史氣得全身發抖,幾乎不敢相信親眼所見。待他回過神來,不由分說地命左右把鄭元和從隊伍中拖出來,挾持到郊外的曲江杏園牆外,揚起皮鞭,對兒子一頓沒頭沒腦的抽打,邊打邊怒罵到:“老夫望子成龍,想不到你的志行如此卑賤,我還未死,你就大唱起輓歌來,真是玷辱了鄭家的門風,愧對列祖列宗!”發洩之後,鄭刺史帶著隨從轉身離去,臨走時丟下一句話:“從今以後,我沒有你這個兒子,你也沒有我這個老子了!”
鄭元和被打得遍體鱗傷,加之又羞又悲。只剩下悠悠一線氣息。後來被好心的過路人找來醫生勉強救活,但傷處一直未愈,又值盛夏,全身肉爛生蛆,臭不可聞,無人願管,成了一個路邊的乞丐。秋葉落盡,又是冬初,鄭元和仍然是一襲破爛的單衣,瑟縮在東城門角,飢寒交迫,竭盡最後一點氣力發出乞討的哀號。
李亞仙被鴇母軟禁了一段時間,行動得不到絲毫自由。過了些時候,鴇母漸漸放鬆了監視,她便設法四處打聽鄭郎的訊息,卻一直了無音訊,讓她幾乎都絕望了。這天乘車路過東城門,忽聞一陣哀乞聲。她不由自主地心中一沉,命車伕放慢車速仔細辨聽,那聲音好熟悉!於是她輕輕掀開車幔,尋聲望去,那蜷縮在牆角的乞丐竟然正是她夢寐以求的鄭郎。不由淚如泉湧,毫不顧路人驚疑的注視,衝到鄭元和身旁,脫下身上的披風,裹在鄭郎身上,也不嫌棄他身上的汙穢和腥臭,把虛弱的鄭郎抱在懷中,嗚嗚咽咽地大哭了起來。
其後,李亞仙把鄭元和帶回了妓院,用自己這兩年攢下來的全部積蓄為自己贖了身,又變賣了僅有的一點首飾,在城外買了一處勉強可以容身的小屋。一對情人就這樣冷冷清清地安頓下來了,李亞仙悉心體貼地先調治好鄭元和的疾病,然後鼓勵他重新樹立信心,努力上進;鄭元和經過這一番挫折,立志痛改前非。於是由李亞仙織布維持生計,鄭元和關在小屋中埋頭苦讀。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天寶十年,鄭元和參加禮部會試,中進士及第,接著又應試直言極諫科,名列第一,朝廷授職為成都府參軍。
鄭郎榮獲功名,李亞仙先是喜不勝收,繼而又暗想:自己出身青樓,歷盡風塵,情郎官高位顯之後,想必會另擇名門淑女婚配,棄舊歡如敝履。到這裡,她不敢往下再想,索性先發制人,垂淚對鄭元和道:“妾身卑賤,不足以事君子,請從此去,君當自愛!”
鄭元和聞言傷心,含著淚勸慰說:“我有今天,全由芳卿所賜。我貧賤時,卿不棄我;今我富貴,卿為何忍心離我而去?倘若不能同往成都,我當自刎而死,以報卿之大恩大德!'
聽到這一席話,李亞仙徹底放心了,她的鄭郎決不是一個負心人。不久擇一吉日起程,鄭元和攜李亞仙赴成都就任。
就在鄭元和從長安赴成都的同時,朝廷恰好調遣其父鄭仁仰為成都府尹,也由常州溯江西上,父子兩人重逢在成都。鄭仁仰見到曾被自己毒打拋棄的兒子,只覺慚愧無顏;鄭元和雖然也懂得父親的斥打事出有理,但對他那般無視父子之情而心有餘恨。這時幸而李亞仙出面勸解鄭元和,才使鄭氏父子以禮相識,恢復了父子關係。之後,鄭元和向父親—一稟明李亞仙的身份和情深義重之舉,鄭仁仰大為感動,於是請下媒妁,備下大禮,為兩人舉辦了隆重的婚禮,李亞仙成為鄭元和正式的妻子。
成都府尹與成都府參軍,白天分衙辦事,晚上同歸一宅,公務合作無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