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9部分

天,食不知味,目不交睫。回到上海的時候,各界舉行了歡迎英雄凱旋式的盛大歡迎會。這時中華民國已經成立,張竹君早年的好友,都在民國政府擔任要職,胡漢民榮任大總統府秘書長,馬君武出任實業部次長,黃興任陸軍總長……。張竹君卻專心致志地在上海新加坡路規模宏大的南市醫院當她的院長,很少在公共場合出現,她陸續收養了二十幾名孤兒,視同己出,把一片愛心傾注在他們的身上。不關心世事的變化,一直到馬君武去看她,她才知道政局又起了變化。

馬君武特地去看張竹君時,張竹君開啟門,看著站在門外的馬君武,像新嫁娘一樣有些靦腆調促。馬君武想說點什麼,但是喉管埂塞,馬君武彎下腰,滿懷敬意地吻了一下張竹君秋葉般微微顫抖的手。張竹君示意讓馬君武到她的房子裡來,馬君武坐下後仔細地端詳著張竹君,張竹君將一杯君山銀針茶端給馬君武,馬君武注意到張竹君的手還是那麼精緻,光滑的指甲泛著光澤。馬君武呷了一口茶,讓茶的餘香在口內回味了一下,慢慢地告訴張竹君,他已經成家了,他來看望張竹君,是和她告別的。馬君武說,南北議和成功,袁世凱就任了臨時大總統,他辭去了實業部次長的職務,決定出國去。他認為南京國民政府向袁世凱妥協是不對的,會失去許多的東西,儘管離去是痛苦的,他已經沒有什麼義務留在這裡。張竹君淡淡地聽著,在那平靜的表情下感到非常地痛心,等馬君武講完後,她平靜地祝馬君武一切如意,望著他說道:“當年我們一群人在廣州的時候,大家都互相勉勵著要永遠有勇氣,要做一個有用的人。”

馬君武要走時,張竹君對他說:“我不送你了。”馬君武說:“還是不送的好。”

張竹君終身未嫁,她致力於女權運動,清末明初,男尊女卑的風氣仍然十分普遍,只要行有餘力,男人們娶過三妻四妾,所在多有,由於張竹君看不慣這種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象,由於張竹君在社會上的影響,許多妻妾成群的男人都怕她,張竹君大名頂頂,據說連路遇強盜時,她報出張竹君的名號,歹徒都竟然斂容正色,鞠躬而退。

《中國曆代名女》——奇女傳……潘玉良從小妾到名畫家

潘玉良從小妾到名畫家

在巴黎一座安眠著許多傑出藝術家的墓地,一塊宏偉的黑色大理石墓碑上,鑲嵌著一位長眠者的白色大理石浮雕像。雕像的下方,懸掛著幾十枚造型各異而又美觀的獎章:右邊是一行用中國鐫刻的碑文:世界藝術家潘玉良之墓(18 ~1977)。

潘玉良,原名張玉良,這一位“美”的富有者,她的人生道路是多麼艱難而又曲折,孤兒一雛妓一小妾一藝術的追求者一中國最高學府的教授一世界藝壇的著名藝術家!這就是她漫漫一生的經歷。

張玉良出生在古城揚州一個貧民家裡。一歲時喪父,兩歲時姐姐死了。到了8歲時唯一與之相依為命的母親也不幸離開了入世,失卻了生存支柱,孤苦伶仃,她被舅舅收養。

在舅舅家眨眼過了六年,女孩子到了14歲是最招人注目的時候,俗稱剖瓜時節。她因做事勤勞,因而發育成熟較早,兼之,一副鴨蛋型臉龐,五官勻稱,高高的鼻樑,水汪汪的眼睛.兩條象描繪過的柳葉眉毛,兩頰一對甜甜的小酒窩兒,且身段兒苗條,顯得亭亭玉立,天生的麗質天資,真是個天生的小美人兒。她舅舅看著這些,不由忘卻了同胞姐姐的手足之情,財迷心竅,在她十四歲那年的初夏,他偷偷哄著將她賣給了蕪湖縣城的怡春院,當了雛妓。

17歲那年,她因姿容清秀,氣質脫俗,漸已芳名遠播,成了蕪湖地界令人矚目的一株名花。這年,正巧海關監督潘贊化來蕪湖上任,當地政府及工商各界同仁舉行盛宴,為新任監督接風洗塵,商會會長將張玉良獻上弦歌助興,張玉良輕撥琵琶,慢啟朱唇,珠圓玉潤,一曲《卜運算元》古調在廳內婉轉回蕩: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去。

曲子重複了兩次,悽怨悠遠,渴望幸福和自由的旋律,在廳內久久縈迴。新任監督潘贊化深受感動,良久之後,問張玉良:“這是誰的詞?”張玉良一聲長嘆:“一個和我同樣命運的人。”

潘贊化又問:“我問的她是誰?”

張玉良象是回答又象自語道:“南宋天台營妓嚴蕊!”

潘贊化凝神地瞅了她一眼,像認真端詳她似的說:“嗯!你倒是懂點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