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飛以為還要加放,又抓了一把鹽撒在鍋裡。女人急了,連忙放下手中的鍋鏟,從楊東飛手中搶過鹽缽說:“放了!”楊東飛被弄得哭笑不得。因為鹽放得太多,老鼠肉鹹得沒法進口,女人只好往鍋里加了許多辣椒粉和水,結果把老鼠肉煮成了一大鍋湯。
這時,李秋山和兩個士兵跟著老頭從山上扛來了兩袋米,那女人從屋子後面搬出一口專門燒水用的荷葉鍋,將兩袋米全煮了。
飯熟後,李秋山把守在村口的弟兄們叫來一起吃。大家吃著鼠湯飯,津津有味,都說這是當兵以來最美的一餐。
大家填飽了肚子,就地躺著休息半個時辰後,繼續趕路。臨走時,楊東飛對老頭和那女人說:“以後不要再做傷風敗俗的事情了,兵荒馬亂的,還是命要得緊。你們要把穀子藏好,一粒也不要落到日本鬼子手裡。”
楊東飛帶著隊伍繞過被日軍佔領的縣城,在途經新化邊境時,遇上二十多個鬼子在一個村子裡燒殺搶掠。楊東飛把隊伍分成三路:一路堵住村口,一路把守後山,中間一路開進村莊,來個關門打狗。戰鬥打響後,無惡不作的日軍做夢也沒想到這裡會突然冒出一支中國軍隊,一下子被打得抱頭鼠竄,丟下幾具屍體拼命地往村口逃。鬼子剛剛逃到村口,負責把守村口的父親一聲令下:“打!”鬼子受到兩面夾擊,架起機槍負隅頑抗。父親帶著兩名士兵繞過一道土坑,爬到鬼子的機槍手背後打出一梭子彈,將其擊斃。另一個鬼子連忙推開屍體,握住機槍正想掃射,父親又開槍將其擊斃,然後迅速衝過去端起機槍朝後面的鬼子掃射。不到一頓飯的功夫,二十多個鬼子全被消滅。戰鬥結束後,楊東飛讓大家把鬼子身上的手雷、子彈全部搜出來。
“哈哈!眼看我們就要‘斷糧’了,鬼子卻給我們送來了槍支彈藥。弟兄們!我們給鬼子一點表示吧,別讓他們曝屍荒野,全部拖到山坑裡用柴火一起燒掉,不要留下痕跡,免得村裡的老百姓遭鬼子報復。”楊東飛大聲地說。
楊東飛他們把鬼子燒成柴灰後,村裡人給他們送來了一些糧食和雞蛋,並派人帶路,抄山路避開日軍據點順南而下。
楊東飛帶著隊伍晝夜行軍,到達了湘鄉。在這裡,他們遇上了專門消滅零散日軍的清鄉隊隊長楊子成。楊子成性情豪爽,騎著一匹高大的白馬,手下隊員不多,個個揹著長槍,便衣行動,平時神出鬼沒,令鬼子們傷透了腦筋,到處懸賞捉拿,卻沒有哪個百姓願意通風報信。楊子成見楊東飛他們是一支抗日隊伍,而且他們是本家,格外高興,設宴款待弟兄們。他告訴楊東飛,在湘鄉範圍內,他制定了抗日獎勵制度,凡打死一個日本鬼子,獎勵穀子十擔;凡發現單獨行動的鬼子及時報告者,獎勵大洋一塊……楊東飛的隊伍臨走時,楊子成給他們補充了一些彈藥,每人還發了一塊大洋。
這天,楊東飛的隊伍從湘鄉過雙峰,途經邵東界嶺時,遇上一百多個鬼子,雙方接上了火,戰鬥非常激烈。楊東飛下令邊打邊撤。父親見李軍醫和楊雪雲揹著藥箱跑不動,便急忙跑過去幫忙。沒想到他剛跑到楊雪雲旁邊,後面的李軍醫中彈了。父親連忙扶起李軍醫,奄奄一息的李軍醫知道自己不行了,一邊用手按住血流不止的胸口,一邊催促父親和楊雪雲快跑。李軍醫咬著牙,使盡全身力氣,頑強地拿起槍阻擊追來的鬼子。見此,父親和楊雪雲不再猶豫,帶著隊伍撤退了。
戰鬥結束後,當地老百姓抬著李軍醫去安葬,經過一片山地時,卻怎麼也抬不動了。老百姓相信迷信,說李軍醫看中了這塊地,便就地挖了一個土坑,把李軍醫葬在這個叫蛇形山的地方。後來,每當逢年過節都有許多老百姓來李軍醫墳前祭奠。據說,誰要是生病,只要去他的墳頭燒一柱香、拜一拜,病就會好。老百姓都說李軍醫心眼好,有醫德,到了陰間還給老百姓治病。有人說李軍醫正好葬在蛇形山的頭部,那裡是一塊風水寶地,難怪安葬那天,七八個大男人抬著他經過蛇形山頂時,怎麼使勁都抬他不動,只好就地安葬,那是他英靈顯聖,相中了這塊寶地(此乃當地後傳,在此不多敘述)。
李軍醫陣亡後,楊東飛安排楊雪雲擔任軍醫。楊東飛帶著隊伍走了一天,在寶慶城郊又和日軍接上了火。交戰中,少尉王樂康陣亡,士兵傷亡達三分之一,楊東飛只得命令隊伍邊打邊撤,退到一個山頭後,才擺脫日軍的追擊。隊伍休整時,父親找楊東飛商量,他們不能再到處遊蕩了,要找一個地方穩定自己,並慢慢地擴大勢力。楊東飛採納了父親的建議,帶著隊伍上了山,經常神出鬼沒,專門破壞日軍的交通線,攔截鬼子的物資補給。駐紮在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