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貫通,頗具氣勢,深得梁武帝的賞識,但由於與當時的文風有明顯的差異,因此還是招來不少人的非議,有的甚至為此而指斥詆譭他。裴子野全然不顧,堅持走自己的路,到最後,就是指斥詆譭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公文應當這樣寫,於是更加敬重裴子野。
更難得的是,裴子野的個人品德和修養,也堪稱古代秘書人員的楷模。
南北朝時期,中書通事舍人這一官職,是十分重要的。朝廷的事權可以說大都落在這些人身上。他們在皇帝左右,可以直接代皇帝釋出詔令,有的甚至分別擔任各部門的政務,尚書反須受其指導,因而〃勢傾天下〃。裴子野在中書省工作十幾年,一直擔任中書通事舍人這一官職,後來梁武帝又很賞識器重他,說他是個大權在握的人,應不為過。但他能正確對待和使用手中的權力,從不用它來謀一己之私利。據史書上記載,他為官清正廉潔,不謀私利,從沒有向組織上提過什麼要求,或請求解決什麼困難。他的外祖母家裡和表兄弟家裡生活十分窮困,他就拿自己的俸祿接濟他們。由於俸祿大都給了親戚,自己家裡的生活也就過得相當艱難。他生活儉樸,淡泊自守,終身〃飯麥食蔬〃,以致妻子〃恆苦飢寒〃。對於妻子的叫苦,他總是溫言勸喻。說來更讓人難以相信,他在朝廷裡當這麼大的官,家裡卻連住房都沒有,後來借了兩畝官地,建了幾間茅屋,才得以棲身。他的孩子和侄子,對他〃奉若嚴君〃,十分敬畏。他去世前,還反覆告誡子女,要〃儉約,務在節制〃。其高風亮節,連梁武帝都十分感動,聞其死訊而流淚,下詔即日舉哀,讚譽他〃文史足用,廉白自居〃。
清高自愛,堪稱楷模
像裴子野這樣清正廉潔的官員,不要說在南北朝這樣一個生活奢侈腐化,官吏貪汙成風的社會里不多見,就是在整個封建社會,也可以說是鳳毛鱗角。他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大概有三個原因。一是他信佛;二是家庭的薰陶和影響;三是他注重自我修養。
南朝佛教流行,很多人相信〃因果報應〃,迷信〃來生〃。認為今生多受些苦難,死後就不會被打入地獄。裴子野篤信佛教,於是〃持其教戒,終身飯麥食蔬〃。裴子野的父親裴昭明,是一個當官清勤、不置產業的人。據《南史》記載:裴昭明歷郡皆清勤,甚貧罄。齊武帝曰:〃裴昭明當罷郡(太守),還遂無宅,我不讀書,不知古人中誰可比之。〃裴昭明自己也常對人講:〃人生何事須聚畜,一身之外亦復何須。子孫若不才,我聚彼散;若能自立,則不如一經。〃故終身不置產業。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裴子野為官清正廉潔,受其父的影響無疑也是一個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他注重自我修養。《南史?宋本紀》載: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一次宴會前,宋文帝〃敕諸子且勿食〃,說是到時將賜給他們豐盛的餚饌。天色已晚,而〃食不至〃,皇子們皆面露飢色。宋文帝這才告訴他們:〃汝曹少長豐佚,不見百姓艱難,今使爾識有飢苦,知以節儉期物。〃裴子野在《宋略》中也記了此事。但他不是記罷了事,而是藉此大發議論:〃善乎太祖(宋文帝廟號〃太祖〃)之訓也!夫侈興於有餘,儉生於不足,欲其隱約,莫若貧賤!〃(《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四)。言為心聲,從中不難看出裴子野之為官清廉,乃是有其思想基礎的。
※虹※橋※書※吧※BOOK。※
第37節:清高自愛,堪稱楷模
裴子野的品德和修養好,還表現在他對待朋友和同事心胸寬大、氣度恢弘方面。梁天監初,裴子野步入仕途不久,在他擔任右軍安成王參軍時,曾兼任過廷尉正這樣一個司法官職。當時的訴訟案件,必須三官署名才有效。有一次裴子野不在,同事就把他的名字簽在獄牒上,報上去沒有得到批准,怪罪下來,把裴子野的所有官職給免了。有人勸子野去說清楚,就會復職的,他一笑置之,不去解釋,情願為同事朋友分擔責任。這次免官,使他賦閒了很長時間,但他對同事始終不抱怨恨。
裴子野還是一個清高自愛的人。梁代齊後,和沈約齊名、時人號為〃任筆沈詩〃的南朝著名文學家任昉,時任義興太守等職,頗負盛名。有意仕途的年輕人經常出入其門下,希望得到他的引薦。任昉也是個獎掖後進、愛才如命的人,對來訪者,只要有才學,堪任用,他一概向上推薦。而經他推薦的人,又都受到任用。任昉的母親是裴子野的堂姑母,兩個人是堂表兄弟,裴子野當時沒有工作,卻從不去拜訪任昉,求其推薦,使任昉感到非常遺憾。裴子野的所作所為,在現今的某些人看來,也許會覺得他太清高、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