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更重審美主體的參與,要人在揮毫抒寫、對弈、對飲中才能實現,這是創造或勞動中的愉悅。但是這是必須要審美主體的參與才能產生效果。

所以一些美好的東西存在在這個世界上,才能給人們更好的愉悅的精神感受,才能構建這個美好的社會。同樣這段文字也給我們一些啟示:一、人類需要一個美的世界、美的生存環境;二、人應有高情雅趣,高情雅趣的培養在於勞動與創造,人在勞動與創造中享受到精神的愉悅。所以鼓勵人們要積極勞動。

願在木而為樗

【原文】

願在木而為樗(不才,終其天年),願在草而為蓍(前知),願在鳥而為鷗(忘機),願在獸而為廌(觸邪),願在蟲而為蝶(花間栩栩),願在魚而為鯤(逍遙遊)。

【原評】

吳園次曰:較之《閒情》一賦,所願更自不同。

鄭破水曰:我願生生世世為頑石。

尤悔庵曰:第一大願。

又曰:願在人而為夢。

尤慧珠曰:我亦有大願,願在夢而為影。

弟木山曰:前四願皆是相反。蓋“前知”則必多“才”,“忘機”則不能“觸邪”也。

【譯文】

假如作樹,我願做一棵臭椿(雖不成材不中用,卻能享其千年);假如做草,希望做一株蓍草(因為它可以占卜預測未來);假如做鳥,我願長成一隻鷗鳥(鷗鳥可以無憂無慮),假如做走獸,願做解豸(因為它可以識別邪惡);假如做飛蟲,願做一隻蝴蝶(因為它可以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如果做魚,願化作一隻鯤鵬(它可以自由遨遊於天地之間)。

【評析】

這則文字明是說物,實是指人。用一“願”字,作者的用意就昭然若揭了。作者選擇這些物來表達其人生願望,有什麼用意呢?如樗“不才終其天年”,蓍草能夠“前知”,鷗鳥“忘機”,解豸“觸邪”,蝴蝶“花問栩栩”,鯤鵬可“逍遙遊”。作者為了闡明什麼樣的人生理想?

作者所處的時代混亂異常,他因才華橫溢多招忌被害,才子因才而喪生,故作者說願作無才無用的臭椿,不被人看重而得以頤養天年;因人生前途一片渺茫,所以作者說願為蓍草,可以占卜前塵後世,防止遭到不測;因人心險惡常常為凡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