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但會依法規範管理房地產業的發展。”就該市長的話來看,深圳市政府並非是不救市,而是認為還沒有到需要救的地步。
再談葉檀文章的謬誤
在葉檀的文章裡,有多處文字似乎過於主觀,比如認為深圳市政府“繼續對樓市吹冷風”“顧及地方政府的高大形象,因為深圳財政收入構成中,土地收入已經下滑而對重要行業的崩潰無動於衷”,而且“深圳硬挺著”。當然,對於任何一個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言論,民眾都可以質疑甚至反對,但我們不應該忽視一個基本的前提:實事求是,有理有據。
葉檀在文中自己也承認:“房地產市場有自身規律,出於市場慣性,受貨幣、景氣週期、稅收、預期等各方面情況左右,即便政府重拳救市,房地產市場也將繼續下滑一段時間,但政府的挽救政策能帶給市場信心,絕非可有可無之舉。”不過,問題在於,有“經濟領域的市場派”稱號的葉檀認為政府吹暖風出政策是救市,那麼深圳政府客觀反饋市場資訊並且告訴市場根本沒有糟到需要政府出手救市的地步,怎麼就不算是給市場信心了呢?
因此在筆者看來,在這篇文章中,葉檀女士的火氣似乎大了些,目標似乎也不太準確,以上僅是一些針對文章所提的疑問和所作的討論,究竟是否如此,相信時間和市場會給出合適的答案。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駁牛刀:“上海房價20%領跌”依據何在(1)
2008年11月12日牛刀先生大作《上海房價將以20%的降幅領跌一線城市》赫然躍入眼簾。我想是兩個原因吸引我閱讀此文,首先是該文談論的是上海房價,我本人和我的公司都在上海,再就是20%這個不容置疑的數字。不過閱讀之後,立刻有不可抑制的衝動要就文中相關觀點,與牛刀先生商榷一番。
商榷的前提:從文中得知,談論上海房價是牛刀先生的第一次,並且是應諸多網友的要求,也是對談論一個城市房價走勢應該具備的條件和慎重態度作了充分說明:“要真正評論一個城市的房價,必須對這個城市有足夠的瞭解,包括宏觀經濟、樓市規模、居民購買力、樓市歷史沿革、社會狀態、居住文化等。”
在這樣的說明之後,牛刀先生進一步交代:“我本人只是在上海的時間多一點而已,其實常年在北京、深圳等地穿梭。”
不常在上海的牛刀先生做出“上海房價領跌一線城市”的結論是和三地朋友侃大山侃來的:“這三個城市都有許多朋友,閒暇之時,經常聚在一起談房論市,猶如武林華山論劍,因此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一個視角來談談上海。當然,不談不知道,一談嚇一跳,橫論豎比,上海房價走向讓人心涼一截……”
既然有這個前提,筆者當然不會再從資料和論證等方面和牛刀先生探討,僅就文論文,就觀點論觀點,牛刀先生從和朋友侃的角度出發,筆者從自己從事職業第一線的角度出發。
為什麼上海房價一直比較堅挺
“從一線城市來講,房價的上漲都是相似的,而下降卻各有各的不同。上海有三個方面和一線其他城市相似,有兩個方面不同。三個相似的方面是,一是產業資本大量流入樓市,推高了房價,和珠三角一樣,許多中小企業把流動資金用來炒樓;二是熱錢活動猖獗,這方面上海比北京、深圳、廣州更厲害;三是長三角購買力湧入上海,也就是異地投資炒樓活動規模龐大。”
按照牛刀先生的觀點,上海以及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原因,雖然有三個方面,但可以概括為一個字:炒。
固然,在前期房價加速上漲的過程中,投機炒作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但在談論房價上漲時如果忽視強大的剛性需求和供給相對不足的供求失衡,忽視供給結構不合理,忽視房價高企與居民收入脫節等基本事實,即使不說不科學,起碼是可以說很不全面。
況且,即便是在牛刀先生談論的三個方面裡,很多內容也值得商榷,比如產業資本的概念、熱錢的概念,尤其是第三點,說長三角的購買力湧入上海是推高上海房價的一個方面,筆者以為也不準確。實際上有資料顯示,上海的市外購買需求佔到總需求的50%以上,這一資料,北京是35%,範圍決不限於長三角,而是覆蓋整個中國的。
此番房價回撥的原因
按照牛刀先生文中觀點,“產業資本和國際熱錢陸續退出樓市,形成了樓市資金的大量失血”,由此“不動產價值開始重估,房價不斷迴歸理性”。
雖然牛刀先生文中也提及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