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中,李總用我們熟悉的字眼描繪了一幅中國經濟和中國樓市的大“V”畫卷,值得好好品味。
對於“有產族”來說,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他們的資產在瞬間增值數倍。在上海和北京,任何一個透著燈光的房子裡,都住著一個資產超百萬、超千萬甚至超億的“富翁”,他們是這輪金融危機最大的受益者。
對於“無產族”來說,這是個最壞的時代,他們得比以前多奮鬥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圓自己的住房夢。好在我們的政府已經出手,開始關注這一涉及民生的大事。我一直都很相信政府,只要他們想做的,就一定能做到,也一定能做好。
如果中國人有一個共同追求的夢,那就是“住房夢”。沒房的想買房,買了房的想買大房,買了大房的想買幾套房,在一個城市裡買了房的想在中國其他城市買房,在中國買了房的想在世界其他國家買房,中國人的“住房夢”會一直做下去,生生不息。這或許也是推動中國房地產市場繁榮發展的原動力。中國城市化的程序和最近中央確定的加快城鎮化建設,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繼續繁榮提供了保障。儘管房價上漲的壓力很大,道路很曲折,但我依然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充滿信心。
願與像李總一樣的同仁一道,為推動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共同努力!
代建功
搜房網CEO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驚天大逆轉的背後 前言(1)
2008年11月的資料顯示,上海存量房屋高達千萬平方米,供需比例約為3�3∶1,供需失衡狀況為近5年之最。然而到2009年11月,上海待售存量房屋量僅夠10周交易,用天翻地覆、過山車來形容市場的急劇變化一點不為過,經濟週期的縮短也意味著波動的加劇。以後又會是怎樣的行情?
對於預測未來,定位理論創始人、國際級營銷大師里斯和特勞特說:“未來是不可預測的,可預測的只有正在發生的變革。”
2007年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其出版的《動盪年代》(The Age of Turbulence)一書中對當時的美國經濟斷言:“我們面對的不是泡沫而是小氣泡,許多小型、區域型的小氣泡,絕對不會膨脹到威脅整體經濟健全性的地步。”然而短短几個月後,美國便爆發了席捲全球的 “次貸危機”。
這樣,我們再來看中國房地產業短短一年中的情況,也許就會平和得多。
二
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巴里·博斯沃思(Barry Bosworth)曾經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危機的一大教訓就是‘我們不要浪費危機’。”這話對中國房地產業而言,也許並不適用。房地產市場的高額回報和高風險的表面下炫目的風光,面對巨大的消費群體,使得多數開發商失去對市場的敬畏和對專業的尊敬,緊繃的風險防範意識也開始鬆懈,從這個角度講,危機不但沒有過去,也許才剛剛開始。
如果不那麼健忘,我們應該清醒地記得,2008年下半年那段時間多數開發商的慘狀,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不過,苦日子並不像傳說的那樣難熬,短短几個月後,好日子就找上門來,2009年上半年,全國絕大多數城市的交易量便超過或與上一年全年持平,開發商也隨即完成由楊白勞向黃世仁的角色轉變。“不差錢”的開發商才深刻意識到,土地乃是一切的根源,於是搶地囤地、地王迭出便成為2009年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三
如果土地市場持續瘋狂,那麼推測房價將繼續上漲就幾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眼下的房地產市場顯然如此,種種跡象表明,房價仍將在市場預期的迴圈中繼續上漲, 2009年第三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超過六成(65�2%)的城鎮居民認為當前房價高得難以接受,但另一方面居民購房意願連續3個季度攀升。這預示著,在這樣的無可奈何中,房價可能仍將繼續攀升。
據統計顯示,一線城市房屋租售比正在擴大,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房價屢創新高,北京部分商品房的租售比已超過1∶600,創下歷史最高水平。這意味著出租一套商品房至少要過40年才能收回成本,有的甚至需要7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2010年《經濟藍皮書》稱,我國房價收入比超出合理承受範圍,85%的家庭無能力買房。我認為,2010年的房地產銷售面積和房價水平取決於政府穩定房價的決心和出臺的調控改革措施。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