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所束縛,才寫出了有生命力的表現方式。
第二,有益。我不喜歡看很多中國歷史書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它無趣,其實很多歷史是有趣的,包括很多的電視劇、電影,你不能說它沒趣。但是,它沒益,這是特別糟糕的一件事。我覺得很多作品的價值觀特別不好。
我們的中國歷史的寫作,尤其是給中國老百姓流傳的這部分,我們所看到的價值觀是什麼?從中我們會發現,我們的老祖宗就會幹兩種事,一是上床胡搞,一下床搞政治、搞權力。我看了以後,覺得這樣的祖宗特別不爭氣,我特別不喜歡他們,他們怎麼能這樣呢?後來慢慢我長大了,我搞明白了一件事,不一定是我們的祖宗不爭氣,而是我們用現在的價值觀去評價他們了,其實事實未必是這樣。可能是我們自己的價值理念有缺陷吧。
我們經常向國外推薦中國的傳統文化,但我們能給別人看什麼呢?電影大片裡不是權力崇拜,就是金錢崇拜、色情崇拜,所以說這類文藝創作是無益的。而我覺得張宏傑的書不錯的地方,就是因為他的價值觀是健康的。
第三,有關。我們的文化不太關心靈魂,不關人心的創作,最後會變成離人比較遠的東西了。而張宏傑的書我覺得他有關,他的有關不僅僅是拿非要借諷今什麼的,而是有對人性的關照,所以他既關照了古人,也關照了我們;既關照了皇帝,也關照了普通百姓。因為人就是人,都是一樣的,人性就是那樣的,他關照了我們,我們就覺得有關,就覺得它好讀。
這就是我看張宏傑作品的幾點感受,有趣、有益、有關。
txt小說上傳分享
王學泰:值得深思的皇帝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王學泰
張宏傑我知道的比較晚,大概是在2004年的科學論壇上。後來慢慢和張宏傑有聯絡了。我們在電話當中聊過,他在銀行工作的時候聊過很多,他思想很活躍,歷史問題想得很多,他的書也都寄給我看,我也看了。
從文學的角度看,他善於寫人,所以他以皇帝作為題材,寫了《中國皇帝的五種命運》。皇帝問題是近年來很多人都非常關注的話題。的確,中國有皇帝好幾千年了,直到現在,皇帝情結依然在普通民眾當中沒有消盡。因為中國長期處於專制社會,老百姓想要改善自己的命運,除了造反以外,就兩種期盼,一種是期盼好皇帝,一種是期盼清官。所以說,研究皇帝是我們歷史研究當中應該很關注的東西。
我給這本書上寫過這麼一段話:很久以來,國人有個皇帝情結,而且至今尚不能完全消退,大家很奇怪。其實這反映了人性中對權力的渴望。權利平等的民主制度建立不起來,社會上存權利的不平等,人性中想要追求最高權力的渴望就很難遏制。所以我覺得皇帝的問題反映了中國幾千年來社會所存在的問題。張宏傑以皇帝為切入點,這個想法非常不錯,當然其中有很多還是值得深入去思考的。
另外,以文學作品來說,張宏傑寫人寫得非常成功,寫出了人物性格的複雜性,比如說光緒皇帝、楊廣。現在在評論光緒皇帝的時候,大家往往從他的不幸,從慈禧太后對他的專制壓迫這些角度來進行評價,很少有人從光緒本身的問題來進行考察。而在專制制度之下,一個皇帝對於國家政治的影響之大,對歷史程序的影響之巨,是我們現在很難想象的。
比如說清朝的皇帝,要是打分來說,除了同治、光緒、宣統這三人以外,其他皇帝都可以打4分以上。而明朝的皇帝基本上在4分以下。但是,清朝對中國歷史程序的負面影響最大,它的原因在哪兒?就是在於清朝的皇帝太能幹了,因為太能幹了,本來是歷史轉折點的時候,他阻止了。而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官位缺了也不補,底下鬧,有的文臣上了奏章罵他,他看了也不發脾氣,留中不發。但萬曆40年中是中國歷史程序最快的時期。皇帝的不作為反而成為一種動力,因為經濟的發展順應了自然的規律。
去年年初,我在北師大講課的時候,我特別講到清朝對於我們現在來說,它的負面影響大於它的正面影響。我從張宏傑寫的幾篇關於皇帝的文章當中,也能夠感受到這一點。
解璽璋:大眾史學的長與短
同心出版社副總編 解璽璋
對於近期出現的大眾歷史熱,大家都很關注。構成這種熱潮的作品、作者、讀者,似乎可以構成一個大眾史學的範疇和概念。而在大眾史學的寫作裡面,張宏傑是一個很有特點和具有代表性的寫作者。
我讀過他的作品,有幾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