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曾國藩孤身一人居京城的時候,吳廷棟不僅對曾國藩學業有幫助,在生活上,一直噓寒問暖。曾國藩生病的時候,多虧了頗懂醫術的吳廷棟的悉心照顧,才算渡過了難關。在吳府,兩個人談到從官報上看到的倭仁遺疏,不由交口稱讚,都以為只有倭仁,才能寫就這樣的清癯瘦硬的文字。然後,兩人又回憶起了陳年往事,想起當年京城老友們的文韜武略,不禁感慨時光飛逝。曾國藩慢慢地變得激動起來,他的瞳仁變得發亮,聲音也隨之高亢。突然,曾國藩嘴唇顫抖,咽喉裡發不出聲音,頭暈目眩,差點歪倒在地上。隨從慌忙將曾國藩攙扶到一邊,又示意吳廷棟不要說話。在那一剎那,曾國藩似乎看到了死亡的容顏,從生的淵藪的另一邊探出身來,帶著茫然的微笑,嫵媚地看著世界,衝著他身邊的一切微笑:春花、秋葉、時間、腐朽……雖然曾國藩早就知道死亡是怎麼回事,但這一回,他是真正地體驗並明白了。原來,死亡竟然如此迷人!一直過了很長時間,曾國藩才平息下來,他的呼吸重新變得平靜。這一次突然的失語,讓曾國藩領悟到,自己的時日已經不多了。

元宵節的前一天,是道光皇帝的忌辰。一大早起來,曾國藩坐在太師椅上,想起道光皇帝對於自己的種種之恩,止不住潸然淚下。

3月5日,前河道總督蘇廷魁告老回老家廣東,路過金陵,派人傳過音訊,想拜見一下曾國藩。對於這位素來敢於直諫的同年進士,曾國藩一直頗為敬重。此番見蘇廷魁告老還鄉,曾國藩破例親自出城迎接。寒氣襲人的天氣裡,兩個同病相憐的垂暮老友,回憶起數十年以來經歷的種種,不免感懷唏噓。曾國藩告訴蘇廷魁,來兩江的這些日子,雖然身體不是太好,但心情暢達多了,他準備再次向朝廷告老還鄉,在家看書作文。為了證明自己一直沒有耽誤學問,曾國藩從座位上站起來,為蘇廷魁背誦《四書》以助興。只是剛背了幾句,曾國藩突然手腳痙攣,口吐白沫,倒在地上。隨從們慌忙將他送回府中。這一次中風比上次嚴重得多,曾國藩從此臥床不起。

現在,曾國藩真正地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已不長久了。透過眼前影影綽綽的一切,曾國藩似乎看到自己的末日,末日像一個巨大的黑洞,等待他自投羅網。對於死亡,曾國藩並不覺得可怕,一個人,從哪裡來,終究還得回到哪裡去。至於那個神秘的出處或者歸宿,靠人的智力,是無法揣測的。對於死,曾國藩一直不願意多想,也懶得去想。曾國藩的生死觀跟孔子是一樣的,孔子在《論語》中所說“不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遠之”,曾國藩一直也持這樣的態度。行動不便的日子裡,曾國藩一直堅持寫日記,有時候實在寫不動了,他就停下來,翻閱以前的筆墨,回憶當時的情景與心緒。時間,真是一個奇怪的東西,它無法捕捉,稍縱即逝,至多,只能讓它變成紙上的幾行文字,雪泥鴻爪,無從談起;甚至,連回憶起來,也顯得那樣吃力。曾國藩無法想象,自己消失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這個世界會跟自己一同消失嗎?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一章 重歸自由(7)

3月7日,曾國藩堅持起身寫日記,他在日記中寫道:

餘病患不能用心。昔道光二十六七年間,每思作文,則身上癬疾大作,徹底不能成寐。近年或欲作詩文,亦覺心中恍惚不能自主,故眩暈、目疾、肝風等症,皆心肝血虛之所致,不能溘先朝露,速歸於盡,又不能振作精神,稍治應盡之職責,苟活人間,慚悚何極!二更五點睡。

3月8日,曾國藩在日記中繼續寫道:

餘精神散漫已久,凡遇應了結之件久不能完,應收拾之件久不能檢,如敗葉滿山,全無歸宿。通籍三十餘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所就,老大徒傷,不勝悚惶慚赦!

這一段日記是曾國藩心理真正的反映。的確,由於身體不佳,心緒不好,曾國藩對於生活,著實有點厭倦了。實際上也不是現在,對於曾國藩來說,從悟徹生命的那一天起,對於人生,曾國藩就有著複雜無比的感受了。其中,當然夾雜著厭倦和疲憊。人生,只不過是一個過程,白駒過隙,匆匆忙忙。生命的偶然在巨大的未知面前,是那樣的無力和虛弱。在很多時候,曾國藩只不過是以極度的恭敬心在對待這個巨大的未知。孔子所說的“不成功,便成仁”,這也是一種感悟吧?在曾國藩看來,所謂“仁”,就是核心,就是果核。人的“仁”,也即人最根本的東西,是與天地的核心相同一的。這種本質的東西,就是人的真正由來和歸宿。人生一世,真正地找到自己的“仁”,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找到自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