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在衡陽,曾國藩設立船廠,日夜興工趕造戰船,並派人赴廣東向洋人購買槍炮;不久,又在湘潭設立分廠,加快造船速度。到了1854年2月,衡陽船廠建成,曾國藩很快製造出快蟹四十隻、長龍五十隻、大舢板一百五十隻、拖船五隻、鐵甲指揮船一隻;然後,又購買了民船數百艘,將它們改為兵船或輜重船,配備西洋大炮和新式火炮。曾國藩的座船“蒼龍號”更是建造得非常堅固,裡外都用鐵甲包裹,船頭配八千斤西洋重炮三門,船尾置六千斤西洋快炮三門;兩舷各有快炮五門,還配備火箭炮一門,新式步槍兩百支。可以說,湘軍的水師裝備,在當時已算相當先進了。就這樣,曾國藩的湘軍水師終於組建完畢,總兵力為五千人,分為十個營。

現在,時機成熟了,曾國藩開始帶著自己的三湘子弟兵從湘南向北挺進。很多年後,人們在研究湖南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貢獻時,發現了一個頗為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在曾國藩之前,這一塊土地上很少產生驚天動地的事,也從未為天下先;但從曾國藩開始,這一塊看起來一直溫柔敦厚的地方,彷彿脫胎換骨,不僅敢為人先,而且英才輩出,層出不窮……這塊土地開始爆發它的能量了,它就像一座火山一樣,開始噴發,熾熱的岩漿流得到處都是。這時候,曾國藩肯定會想起孟子的那句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對於曾國藩,甚至對於湖南,似乎都是這樣的情景。也可能就是從那時起,上天開始垂青這個地方,也開始垂青這個地方的人,於是讓這個地方在飽受兵燹與摧殘之後,來了個集體大爆發,這樣的爆發,一直持續了近一個世紀——這是一種宿命呢,還是一種冥冥之中的暗示?

第四章 鐵血湘江(1)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書生出身的曾國藩在骨子裡其實是不太適合用兵的,“兵不厭詐”,兩軍對壘,要求用兵者一定要奇譎、狡猾,極富心機,不按常理出牌。但曾國藩呢,他只是一個有著巨大堅韌力、脾氣倔強的讀書人。雖然曾國藩有著豐富的學養,也有關於天地人的巨大感悟,但這樣的智慧,更多的是人生哲學範疇的,在本性上,曾國藩並不是一個具有創造力且詭計多端的人。這樣的人格特徵,決定了在戰爭開始階段的艱難——在戰爭之初,這個書生既缺乏用兵者所具有的大膽和亡命,也缺乏那種舉重若輕、愛拼能贏的心理承受能力。

曾國藩手跡

1854年2月,曾國藩終於率領著他的湘軍出山了。在衡陽一座宗祠的廣場上,曾國藩抖擻精神,對著黑壓壓的人群,聲嘶力竭地宣讀他的“出師表”。對於一萬多水陸湘軍來說,從軍數月,很多人是第一次見到這個被譽為“湖湘最有學問的人”的面容,他們好奇地踮起腳尖,遠遠地眺望著這個神秘的人物。人們明白,看來天下真的危在旦夕了,要不,這麼多面色蒼白讀書人怎麼會一個個拿起刀劍呢?那個中等個子的小老頭跟他們說著同樣的方言,他的聲音有點嘶啞,儘管言語激越,富有激情,同時也殺氣騰騰、聲嘶力竭。尤其是曾國藩的面容,更顯陰森可怕。曾國藩的演講極富煽動性,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像乾柴一樣被曾國藩點燃了,也打動了,他們揮舞著手裡的長矛和大刀,山呼海嘯,像巨浪一樣洶湧起伏。

作為傳統的知識分子,曾國藩當然是極注重名分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行軍打仗,一定要“師出有名”。這篇《討粵匪檄》是曾國藩親手寫就的,也是經過湘軍中諸多大儒潤色過的。檄文的結構嚴謹緊湊,第一段痛斥太平軍的殘暴,以地域觀念打動長江流域的人,煽動他們聯合起來攻陷太平軍;第二段痛斥太平軍破壞倫理秩序,以護衛理學觀念打動知識分子;第三段痛斥太平軍毀汙廟宇,以神道觀念打動一般鄉民。作為桐城派的嫡傳弟子,曾國藩最看重的是文章的氣韻和義理,這些,都在這篇檄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曾國藩很得意的是,這篇檄文堪比當年陳琳為袁紹###曹操所寫的檄文以及唐朝駱賓王的《討武檄文》。雖然文章中沒有“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等赫赫警句,但“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長江之水,幽有前此殉難各忠臣烈士之魂”等句子,也稱得上恢宏大氣、鏗鏘有力。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篇闋強有力、驚天動地的檄文,比任何有關的描寫更鮮明更刺眼地把曾國藩一向隱遁於昏暗之中的性格彰顯了出來,曾國藩內心激盪的渾圓之氣噴薄欲出: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四章 鐵血湘江(2)

為傳檄事。逆賊洪秀全、楊秀清稱亂以來,於今五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