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打鼓來莫打鑼,聽我唱個解散歌。
如今賊多有緣故,大半都是擄進去。
擄了良民當長毛,個個心中都想逃。
官兵若殺脅從人,可憐冤枉無處伸。
良民一朝被賊擄,吃盡千辛並萬苦。
初擄進去就挑擔,板子打得皮肉爛。
又要煮飯又搬柴,上無衣服下無鞋。
看看頭髮一寸長,就要逼他上戰場。
初上戰場眼哭腫,又羞又恨又懵懂。
向前又怕官兵砍,退後又怕長毛斬。
一年兩載發更長,從此不敢回家鄉。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三章 亂世從軍(7)
一封家信無處寄,背地落淚想爺孃。
被擄太久家太貧,兒子餓死妻嫁人。
半夜偷逃想回家,層層賊卡有盤查。
又怕官軍盤得緊,跪求饒命也不準。
又怕團勇來訛錢,搶去衣服並盤纏。
種種苦情說不完,說起閻王也心酸。
我今到處貼告示,凡是脅從皆免死。
第一不殺老和少,登時釋放給護照。
第二不殺老長髮,一尺二尺皆遣發。
第三不殺面刺字,勸他用藥洗幾次。
第四不殺打過仗,丟了軍器便釋放。
第五不殺做偽官,被脅受職也可寬。
第六不殺舊官兵,被賊圍捉也原情。
第七不殺賊探子,也有愚民被驅使。
第八不殺捆送人,也防鄉團捆難民。
人人不殺都膽壯,各各逃生尋去向。
賊要聚來我要做,賊要擄來我要放。
每人給張免死牌,保你千妥又萬當。
往年在家犯過罪,從今再不算前賬。
不許縣官問陳案,不許仇人告舊狀。
一家骨肉再團圓,九重皇恩真浩蕩。
一言普告州和縣,再告兵勇與團練。
若遇脅從難民歸,莫搶銀錢莫剝衣。
曾國藩的湘軍就是這樣“不倫不類”。這支人員結構複雜的軍隊就是以這種獨特的方式,投入了這場戰爭,與另外一支同樣也堪稱“不倫不類”的太平軍,進行生死殊殺。
當然,湘軍的創辦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地方上,湘軍還沒有成形,各式各樣的阻撓就已經出現了——那些平庸的巡撫、布政司和按察司們,他們一直試圖掣肘曾國藩,在他們的阻撓下,曾國藩的每一次行動,都顯得艱澀而困難。這些大大小小的官吏們既膽小怕死,又怯懦怕事,但他們都有一副忠於職守、老實忠厚的面具。對於他們來說,再也沒有比在唯唯諾諾的面具下遮掩妒賢嫉能的實質而感到更有樂趣了。這些人掌握糧食和供給,從一開始,他們就不斷給曾國藩出難題。曾國藩在長沙招兵買馬時,那些打仗怕死的綠營兵甚至闖進了曾國藩的大營,差一點跟曾國藩的兵勇打了起來。為了顧全大局,曾國藩只好將自己的湘軍移至衡陽,避免跟綠營直接接觸,全力訓練自己的部隊。
創辦之初,最讓曾國藩傷腦筋的是清朝的軍事補給制度。清朝在奪得政權後,各方面都沿用明朝制度,明朝體制的很多短處,清朝仍舊沒有改變,相反還變本加厲。清朝的軍事供應和政事參合為一元,軍隊的糧餉補給,不是來自中央財政,而是來源於地方政府的零碎供應。按理說,戶部是國家財政的中樞,應該統籌全域性,但實際上戶部卻等同於一個大型的會計機構,只是在賬目上監督各個機關和各地方政府的出納。各個地方政府按照規定的數額把給養直接運送到各個軍事單位。在供給上,各級政府各自為政,有的就乾脆採取拖延的方式。這種軍事供給方式,給部隊的統籌帶來了巨大的困難。曾國藩的湘軍在供給上面臨的問題就更大了,因為湘軍還不算是朝廷的正規軍。在這樣的情況下,身為欽差大臣的曾國藩最費精力的一件事就是,不得不硬著頭皮與各式各樣的大小官吏打交道,軟硬兼施,才能得到不足額的供給。
第三章 亂世從軍(8)
各種困難的遭遇讓曾國藩對於清朝的現實狀況有一個透徹的瞭解,對於這種制度的本質,曾國藩看得比先前清楚得多。曾國藩豁然明白了一個現實,那就是,中國千百年一直奉行的是文官制度,在這種制度下,那種知識的優越感以及在這種制度下享受的便利,使得中國的精英以及社會普遍意識對於軍事將領和士兵,一直心存鄙視。從制度上來說,朝廷軍隊的軍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