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質上的影響,相反,己方的機動部隊卻被嚴重削弱。
英軍挺進
儘管擊退了德軍的進攻,但仍然不能保證第二天早晨的進攻一定能夠取得成功。正如安德森將軍預見的那樣,由於德軍部署了非常強大的反坦克防線,第9軍根本無法實現突破,更談不上向北挺進了。同時,第5軍能否順利挺進彼得角周圍高地非常關鍵,它是佔領朗斯托普山的基礎。這是因為,如果德軍繼續保持對山峰的控制權,就可以同時攻擊英軍和美軍部隊。
進攻朗斯托普山的任務交給了第78師,第1師負責進攻中部的古裡特-埃爾阿塔奇,第4師負責奪取彼得角的右側翼。4月22日到23日夜間,英軍步兵佔領了朗斯托普山的西坡,但未能抵達西部山頂。第二天一大早,面對敵人的頑強抵抗,一個英軍步兵營繼續奮力衝鋒。在營長犧牲後,約翰·安德森少校接任。儘管該營僅剩下40多人,但他們最終攻下了山頂,安德森少校因此獲得了維多利亞勳章(他後於1943年在義大利戰場上犧牲)。朗斯托普山的戰鬥持續了三天多的時間,直到把最後一名德軍消滅,才宣告結束。
阿尼姆意識到自己的陣地愈發難以堅守住,於是開始伺機反攻。但是,由於德軍裝甲部隊已經在戰鬥中損耗殆盡,他們的反攻行動最終在4月30日被盟軍擊退了。與此同時,儘管盟軍仍在繼續挺進,但由於英美部隊各自為戰,整體攻勢趨於瓦解。為了改變這種混亂局面,亞歷山大將軍決定採取果斷措施,重點要求第8集團軍結束在恩菲德維爾周圍的軍事行動(因為這種軍事行動毫無意義),將第8集團軍的部分兵力交由第1集團軍指揮。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1章 逐鹿北非(6)
事實上,蒙哥馬利的想法與亞歷山大不謀而合。在霍洛克斯的建議下,蒙哥馬利將第7裝甲師、第4印度師和第201近衛旅交給亞歷山大調遣,用來加強第1集團軍。
蒙哥馬利將精銳部隊劃撥給第1集團軍的做法沒有逃過德國人的眼睛。馮·阿尼姆意識到戰鬥即將打響,敵人可能對邁傑爾達山谷發起攻擊。但是,由於手頭的作戰資源少得可憐,阿尼姆對於盟軍可能發動的攻勢幾乎束手無策,只有坐以待斃。亞歷山大決定,從5月6日開始,盟軍沿著從麥爾吉斯—埃爾巴布到突尼西亞的公路,對軸心國部隊發起最後的大規模攻擊。在盟軍進攻部隊正式展開之前,戰鬥將沿著一個相對狹窄的正面進行,一半兵力向北進攻,協助美國第2軍攻佔比塞大港;其餘兵力向南進發,切斷邦角半島的德軍。在上述行動成功後,盟軍將對軸心國殘餘部隊進行合圍。屆時,任何試圖從突尼西亞逃竄的軸心國部隊都必須橫渡地中海,而早已完全控制了地中海的英國皇家海軍正在等待著他們。
1943年5月6日凌晨3時,盟軍發起了最後突擊。截至上午9時30分,第4印度師已經從多個地方突破敵軍防線。臨近上午10時,第7裝甲師先遣部隊透過這些突破口。第二天,英軍的裝甲車輛、坦克和步兵進入突尼西亞。與此同時,美國第2軍抵達了比塞大港,卻發現那裡的德軍早已逃跑。截至此時,已經黔驢技窮的軸心國軍隊在看到抵抗無望後,紛紛向盟軍投降。
5月12日,阿尼姆率領殘部向第4印度師正式投降。第二天,義大利指揮官梅斯陸軍元帥停止抵抗。當地時間13時16分,亞歷山大將軍向倫敦發回簡報:
閣下,我有義務向您報告,突尼西亞戰役已經結束。敵軍所有的抵抗全部停止。我們已經成為北非海岸的主人。
北非戰事宣告結束,這是西方盟國首次在一個戰場上全面擊敗希特勒的第三帝國。
逐鹿北非
第三帝國的滅亡
隨著阿拉曼戰役的失敗以及英美盟軍“火炬”行動的成功進行,德軍在北非戰場上的優勢地位出現了明顯動搖。美英盟軍登陸以後,由於遭到德軍的頑強抵抗,向前推進的步伐受到極大阻礙;與此同時,德軍由於自身不夠強大,也無法將進攻者徹底趕走。
第2章 義大利戰場(1)
盟軍的作戰方案源於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在會上,羅斯福和丘吉爾討論了盟軍下一步的軍事戰略。一開始,雙方存在著明顯分歧。美方希望直接進攻法國,認為在其他地方採取軍事行動毫無意義,偏離了擊敗德國這一最終目標。英方對此提出異議。考慮到1914—1918年間在法國境內擊敗德軍時造成的巨大傷亡,英方認為發動一場將義大利逐出戰場的戰役才是最具吸引力的選擇。丘吉爾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