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的壓力,德國人很難竭盡全力將柏林變成一個堅顧的堡壘。這就使得柏林保衛戰呈現出一個顯著的特點:在城市的許多地方,連最起碼的防禦陣地都沒有。

儘管存在這些問題,到了4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份柏林保衛戰計劃最終還是出爐了。但是,對於德國人而言,形勢已經非常明朗。在檢查各個防區的戰備情況時,德軍最高統帥部發現,所到之處部隊無一例外地缺乏彈藥,其中尤其以炮兵部隊的情況最為嚴重。由於燃料短缺,坦克無法行駛,部隊的機動受到極大牽制。同時,德軍由於缺乏運輸車輛,補給品也無法運抵目的地。此外,德國空軍已經名存實亡,飛機因為缺乏燃油而無法起飛。最後,雖然令希特勒興奮的是,柏林尚有100萬人的守備部隊,但其中許多都是未到服役年齡的孩子和老弱病殘,他們連最起碼的軍事訓練都沒有接受過。只有那些參加過一戰的老兵稍微具備一點指揮方面的經驗。但是,由於聽說蘇軍在佔領區肆意虐待和殺戮平民,柏林人感到極為恐懼,進而激發了他們誓死保衛首都、抗擊蘇軍進攻的決心。

第10章 第三帝國滅亡(4)

這時,希特勒雖然已經搬進了總理府地下堅固的水泥掩體內,但他仍在忙於制定過於樂觀的計劃,妄想擊退蘇軍的進攻。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逝世的訊息傳來,希特勒頓時精神大振,好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他將羅斯福的死亡看做一個積極的徵兆,認為這是他期盼已久的一個機遇。在希特勒看來,既然主張德國無條件投降的最主要人物已經死去,自己就可以有機會與盟軍進行停戰談判了。兩天後,希特勒獲悉,在德軍的進攻下,美軍在易北河上的橋頭堡被迫後退,他開始感到飄飄然,認為勝利的希望仍然存在。

但是,這純粹是痴心幻想。實際上,無論是羅斯福總統的去世,還是一次戰術上的挫折,都不會動搖美國人民將戰爭進行到底的決心。可以想像,羅斯福總統在世之日,絕不可能任命一位不贊同德軍無條件投降政策的副總統。另外,斯大林和丘吉爾也絕不可能突然改變他們的立場。更為重要的是,希特勒有關與英美簽訂和平協議的幻想忽略了這樣一個現實:蘇軍馬上就要對柏林發起進攻,即使西方盟國願意幫助希特勒實現他的狂想,蘇聯方面也不會等閒視之。蘇軍從2月份以來就開始集結兵力,進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最為複雜的一次兵力部署,已經佔據了向德國首都發起進攻的最有利的陣位。4月中旬,250多萬軍隊、6000輛坦克和裝甲戰鬥車輛、45000門火炮和火箭發射器以及包括食物和炮彈的各種補給品陸續運抵指定地點。

4月16日,柏林戰役打響了。蘇軍的作戰方案非常簡單———從非常寬闊的正面上發起進攻,包圍並殲滅德軍。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將從位於奧得河西岸的屈斯特林橋頭堡出發,直接向柏林進軍。科涅夫將率領烏克蘭第1方面軍渡過尼斯河,進攻柏林的西南部。與此同時,羅科索夫斯基指揮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進攻斯德丁地區,牽制德軍第3裝甲集團軍,使其無法向柏林城內的被困部隊實施增援。這項計劃讓科涅夫大為惱火。當時,科涅夫與朱可夫之間的競爭十分緊張。從表面上看,斯大林將主攻柏林的任務交給自己的副最高統帥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科涅夫仍然為自己未能得到攻克柏林的主要機會而耿耿於懷。這種由個人主義引發的矛盾對於後來的戰鬥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斯大林在激勵他的兩位重要下屬奪取德國首都時,非常巧妙地利用了這種矛盾,產生了非常顯著的效果。

4月16日凌晨3時,朱可夫的部隊開始向澤洛高地發起進攻。在大規模空襲的伴隨下,蘇軍首先向德軍陣地發起了猛烈的炮擊。在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中,這種猛烈的火力曾迫使敵人放棄抵抗,但在本次戰役中卻未能產生這樣的效果。主要原因是蘇軍在對待德國平民的問題上“名聲”不佳,激發了德國人保家衛國的鬥志。朱可夫的部隊在當天沒有取得突破,而科涅夫的部隊卻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第二天的戰鬥中,科涅夫的部隊取得了更加豐碩的戰果。斯大林開始向朱可夫施加壓力,他告訴朱可夫,如果他的部隊再拿不下澤洛高地,他將把主攻柏林的任務交給烏克蘭第1方面軍。

這個“威脅”的確對朱可夫產生了巨大的壓力,他根本無法忍受將最後的勝利果實拱手讓給別人。他開始鼓勵甚至明確警告他的下屬:如果仍然不能取得突破,他們將被解職、剝奪特殊待遇或在下一次進攻中被派往第一梯隊。4月18日,雖然朱可夫的部隊幾乎沒有取得什麼進展,卻對德軍陣地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