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堡附近的卡累利阿地峽。戰鬥一直持續到8月9日,芬蘭部隊被趕回到1939年的芬蘇邊界線。芬蘭政府看到大勢已去,急忙求和,於9月4日與蘇聯簽訂了停戰協議。

“巴格拉季昂”行動

在1944年的春季攻勢即將結束前,蘇聯最高統帥部就已經開始考慮下一階段的進攻計劃。為了確定進攻目標,統帥部的成員們對於各種目標進行了廣泛分析。他們曾經考慮進攻巴爾幹半島,但考慮到不利的地形條件可能使補給線拉得太長,於是很快否決了這個計劃。隨後,他們又對其他選擇進行了討論,最終一致認為,最好的進攻是針對白俄羅斯境內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首先奪回明斯克。這次行動以俄國19世紀著名的軍事統帥巴格拉季昂的名字命名。按照計劃,蘇軍首先包圍駐守在明斯克—維捷布斯克—羅加喬夫三角地帶的德軍,將他們徹底殲滅。

第9章 紅色風暴1944—1945年(3)

蘇軍擁有絕對的空中優勢,這就意味著進攻不會受到德國空軍的威脅。此外,在人力方面,蘇軍也擁有相當大的優勢,因為儘管在持續數年的戰爭中傷亡慘重,但蘇維埃政府能夠在全蘇聯範圍內號召人民參軍入伍,奔赴前線。這一點德軍無法與之相比。蘇軍擁有19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2個坦克集團軍,總共140萬人,另有52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31000門各型火炮。德軍當時有120萬人,雖然在數量上與蘇軍相當,但是僅擁有9500門火炮、9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消滅德軍中央集團軍的目標是蘇軍在1944年5月23—24日召開的一次會議上制定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蘇軍計劃從6個方向上發起進攻,命令3個白俄羅斯方面軍合力進攻第一個目標———明斯克。

德軍對於即將到來的進攻也有所覺察:無線電偵察獲取的情報顯示,蘇軍已經指示各個游擊隊組織儘可能多地破壞德軍後方的後勤系統;另外,蘇聯空軍對於德國空軍基地和鐵路線的空襲也預示著進攻即將開始。

1944年6月23日,“巴格拉季昂”行動正式開始。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在三天之內就突破了德軍在博布魯伊斯克附近的防線;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也到達德軍位於維捷布斯克和奧爾沙之間的防區。蘇軍進攻勢如破竹,先後包圍了德軍第53軍和第4集團軍。事實上,以上兩支德軍如果能夠及時撤退,就可以免遭蘇軍的包圍。然而,他們在請示撤退時,遭到了希特勒的拒絕。希特勒仍然頑固地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講,堅持防守到最後要比將大批部隊安全撤退更可取。

希特勒只有在發現目標確實不可能實現時,才會命令部隊撤退。結果,德軍的災難就接踵而至。首先,希特勒准許第9軍撤退時,他們已經無路可逃,被消滅在維捷布斯克。接下來,第9集團軍的70000名官兵被包圍在博布魯伊斯克。6月29日,蘇軍向這座城市發起了暴風驟雨般的猛攻,將殘餘德軍全部消滅。該軍司令官在兩天前被解職,已經返回德國。雖然這使他免遭一死,卻使他的部隊失去了指揮。這樣一來,在整個戰役的最後階段,第9集團軍一直處於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態。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10章 第三帝國滅亡(1)

在義大利,德軍的處境相對較好。但在幾個星期後,盟軍就發起了新的進攻。很明顯,德軍陣地的陷落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在巴爾幹半島,德軍一敗塗地,先後被逐出希臘、南斯拉夫、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大西洋海戰也以德軍的失敗而告終。雖然德國空軍還具備一定的防禦能力,但是盟軍的轟炸機編隊能夠隨心所欲地轟炸德國境內的任何地方。在大型戰鬥機護航編隊的支援下,他們可以發起全天候的轟炸,使得德軍的空防設施形同虛設。儘管如此,希特勒仍然保持著盲目樂觀的心態。當戰火燒到第三帝國的心臟柏林時,他才最終承認,他的千年帝國美夢已經破滅。但是,在這一時刻最終到來之前,雙方仍然進行了大量的戰鬥。

西線戰事

在阿登反擊戰帶來的震驚逐漸消失後,美英盟軍開始制定穿越萊茵河、進入德國本土的計劃。萊茵河是德軍的一道防禦天塹,同時還有“西牆”的保護。在開始進入德國之前,盟軍必須首先征服這條河流。1945年年初的惡劣天氣致使萊茵河附近的低地被水淹沒,根本無法透過,增加了盟軍進攻的困難。但是,對於盟軍來說,這種情況至少有一個好處:正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對進攻計劃進行修改和完善。

艾森豪威爾的穿越萊茵河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