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部分

乃徐圖發展的關鍵。而這中間,擁有一套自己的班底和龐大的勢力則是成大事者最根本的保障。”

忽必烈聞言,看了蕭遙半晌後,終於又問道:“那依蕭長史之見,該當如何?”

第二百四十八章 指點江山謀蒼生(下)

聽到忽必烈不再稱自己為“英雄”而是改稱“長史”,蕭遙心中登時為之一振。他知道長史這個官職乃是負責統帥訓練當地漢軍所設,忽必烈如此稱呼自己,顯然是已欲委以重任。但蕭遙轉念一想,自己新投不久,既無功勞,又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勢力,且領軍打仗、*練兵馬並非所長,雖是位高權重,但對於以後的發展卻全無益處,因此想了一下後說道:“王子殿下抬愛,小人感激不盡。可是無功不受祿,這‘蕭長史’三個字,小人是萬萬擔待不起的。”說完納頭便拜,既是謝恩,也有堅決不受之意。

忽必烈雖口稱“長史”,但封這個官職其實只是臨時起意,隨口一說罷了,他心中想的只是要將蕭遙收為幕僚,聽計納策,並非真的要蕭遙去為自己統帥兵馬,馳騁疆場。此時他見蕭遙堅決不受,倒也沒有再勉強,說道:“那此事稍後再議吧。蕭英雄,你說成大事者,擁有一套自己的班底和龐大的勢力是最根本的保障,不知此話怎講?”雖然極力掩飾,但言語中隱隱的急切之意卻還是被蕭遙給聽了出來。

言念至此,蕭遙知道時機成熟,於是再無隱瞞,當即直截了當地說道:“王子殿下若想成大事,必須先模仿秦朝官制,在中原找到一個根據地,建立屬於自己的朝廷,此乃第一步;然後行漢法,依漢例設立官職,完善法紀,募兵糧戶等諸般制度,並且不能像成吉思汗時期,木華黎和耶律楚材那般雖採用漢法,但是時置時廢,咱們須得成系統地堅持下去,此乃第二步。而這兩步一旦成形,以後的一切問題便都迎刃而解了。”

忽必烈其實心中早已有此想法,只是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思路和計劃,加之他先前為如何治理漠南漢地勞心勞神,是以從未付諸實施。此時蕭遙一言點破,忽必烈如夢初醒,心中那些原本飄忽不定的想法頓時形成了一個整體,越來越清晰地出現在了他的腦海之中。又思索了片刻後,忽必烈忽然開懷大笑道:“蕭兄弟所言甚是,咱們就這麼辦。”

由於宋軍攻打河南邊地,忽必烈請準蒙哥在河南設經略司,任命史天澤、楊惟中、趙璧為經略使。其時恰逢蒙哥分賞諸王,忽必烈得到京兆(長安)封地。他採納了蕭遙的建議後,一番思考之下,決定將自己的中原根據地設在長安,之後與蕭遙促膝而談,二人反覆推敲琢磨,終於商定了改革的內容。

首先設定左右丞相,左丞相為蒙古人,居正位,漢人為右丞相,從屬於副。至於這漢人右丞相,忽必烈聽從了蕭遙的建議,決定重禮從長安城聘請聞名關中的鴻儒擔任,而這左右丞相,則是主要負責管理漠南漢地的地方官員考核和任用,選拔與監察官員,總領國家大政方針的議定其次是國尉,基本由漢人出任,主要是在蕭遙的建議下,建立漢族軍隊後設定。這支漢族軍隊有別於金朝和西夏滅亡後投靠蒙古的漢人世侯軍閥,因其是完全從屬於忽必烈自己的軍隊,主要管理麾下何人領兵,發兵的問題決定。

然後是御史大夫,由漢人出任,掌管蒙古繳獲自金朝和西夏的文書檔案和圖籍,以及監察手下官員,檢舉謀反與違法行徑的,此三者便合稱為“三公”。

至於九卿的劃分,蕭遙也全都提到,並逐一為忽必烈解釋述說。同時,他還將腦海中自己想出的一些治國理念融入其中。而不管忽必烈最終如何取捨,蕭遙一直苦苦追求和夢想的權利與地位,此時已不再像是以前那鏡花水月般的虛無縹緲了。

蕭遙深知教育對於一個民族的重要性,因此首先他就建議忽必烈設立“奉常”,其職責是主持祭祀,管理成吉思汗陵,以及管理剛剛建議忽必烈恢復的中原各地的學校教育;郎中令主管忽必烈麾下的親兵和新招募的漢人親兵,作用大致相當於明朝的錦衣衛。由於蕭遙建議忽必烈將長安城仿照隋朝改名大興,寓意忽必烈自己的勢力大興之意,而此建議也被忽必烈採納,因此原本被稱為長安城防軍的衛尉,便改名為大興城防軍;太僕負責管理麾下軍馬事宜,由蒙古人出任;廷尉則掌管法令刑罰事宜,而蕭遙思及元朝還不到建立的時機,因此便決定暫時使用金朝的泰和律;典客主要處理外交事宜,負責與南宋、吐蕃、大理、高麗、日本以及蒙古自己幾大汗國溝通聯絡;宗正管理忽必烈親屬以及漢地蒙古人事宜,使蒙古人和漢人分開管束。此舉有利於穩定,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