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的精英們至今也難以忘記,新中國建立後的第一個絢麗燦爛的科學的春天… …

txt小說上傳分享

3 羅布泊升起了中國的蘑菇雲

為重點發展國防尖端事業,增強國防部五院自身的試製生產能力,建立比較完整配套的導彈與火箭的工業體系,中央認為實現由研究院向工業部的轉變勢在必行。而迫在眉睫的兩彈結合試驗,促成了這一新型工業部的誕生。

1964 年11 月23 日,中央決定以國防部五院為基礎,從第三、第四、第五機械工業部及其他有關部門和省市抽調若干工廠和事業單位組成第七機械工業部,統一管理導彈、火箭工業的科研、設計、試製生產和基本建設工作,並在年底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三屆一次會議透過了這項決議。七機部由國務院國防工辦、國防科委歸口管理。

國防部五院一分院由此改稱為七機部第一研究院(簡稱一院),建立了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的管理體制,進行了一系列的機構調整與充實,總攬了各種運載火箭的研製與試驗生產任務。作為回應中央《 科學十四條》 的下發與廣州會議為知識分子脫帽加冕的中國科學界,獻上的第一份厚禮就是1964 年10 月16 日在西北原子彈試驗基地升起的中國第一朵震驚世界的蘑菇雲。核爆炸成功的知情人在歡呼興奮後,卻產生了一絲疑惑:這長國家威風、揚人民志氣的天大喜訊,為何在當晚8 點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聯播中沒有播出?全國人民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知道這個訊息?後來聶帥透露了內情,是毛主席指示說,我們先不忙於公佈,等外電報道後再公佈。他們可是比我們還急呀。當天試驗現場送來報告,經各測試點的資料核實證明,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當量相當於兩萬噸TNT 炸藥同時炸響。而就在當天晚上7 點左右,西方各大通訊社用長短波同時播出訊息說:“美國偵察衛星偵察到中國西部地區爆炸了一顆原子彈。”當晚10 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鄭重廣播了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重大喜訊,佐證了西方通訊社的訊息。《 人民日報》 隨即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成都、昆明等大城市同時散發了套紅大字標題的“號外”。

那天夜裡,數十萬北京人湧向天安門廣場爭搶《 人民日報》 號外,連聶帥、賀老總、陳老總的兒女也不約而同蹬著腳踏車從各自的家裡,奔向天安門廣場參加“爭搶”。這張“號外”至今還像文物一樣不知被多少家庭珍藏。朱總司令、聶帥、賀老總、徐帥、劉帥、陳老總今天都不在了,可他們子女的家裡還珍藏著40 多年前這張凝聚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前輩科學家心血和欣喜的“號外”。

“號外”刊載的是中國政府關於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取得成功的新聞公報,公報上寫的是:

“中國核試驗成功,是中國人民加強國防、保衛祖國的重大成就,也是中國人民對於保衛世界和平事業的重大貢獻… … 中國進行核試驗發展核武器,是被迫而為的。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燬核武器。如果這個主張能實現,中國本來用不著發展核武器… … 中國政府鄭重宣佈,中國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然而,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炸響並沒有把美國政府試圖遏制中國的頭腦炸得清醒一些,恰恰相反,他們更加緊了對中國進行全面的戰略包圍。蘇聯赫魯曉夫下臺後,中蘇關係繼續惡化,甚至有人悄悄地策劃對中國的核試驗基地、導彈研製基地進行核打擊。美國中央情報局在上報華盛頓的一份報告中分析說:“中國也許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將核武器用於實戰。在這一時期內,中蘇關係會發生難以逆轉的全面衝突,蘇聯勢力會在中國還沒有完全掌握核武器的實際應用之前,即先發制人,對中國進行摧毀性的核打擊。”

中國能否儘快擁有導彈核武器,對未來的命運可說是生死故關。早在1963 年中蘇關係全面破裂後,蘇聯利用中國北部疆域戰略防禦縱深大大縮小的缺口,調集重兵進駐蒙古,部署核戰略部隊對我構成嚴重威脅。20 世紀60 年代初,美國在越南發動了大規模的侵略戰爭,井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建立軍事基地,結成旨在反對中國的戰略同盟,臺灣海峽的軍事對峙也日益緊張。1962 年中印邊境爆發戰爭,使我西南邊睡一時間炮火連天。戰爭雖然以我們的軍事勝利告捷,然而3 653 公里的西南邊境線仍處於一觸即發的暫時停戰狀態。中蘇關係惡化後,使長達7000 公里的中蘇邊境線衝突不斷,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