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式。這種觀點值得商榷。我認為從“原型”轉化為思維模型,是中國人的思維偏向與早熟的“思維模型”共同作用的必然結果。

中國人早期就有一種注重動態功能、輕視實體結構的思維偏向。在醫療實踐中,發現有的臟器雖然形狀不同、結構上沒有聯絡,但卻有相同的功能或性質,於是就將它們歸為一類。如心臟跳動,脈搏也跳動,而從舌頭和麵色上又可反映心的情況,故將它們歸為一類。

因為陰陽、五行、八卦這類“模型”至遲在西周末年就已大體形成,所以對臟器的歸類就可以藉助這類模型,這是一種自覺的而不是自發的行為。在藏象理論構建中,如原來的臟器“原型”與這個功能模型不相符,那麼寧願改變“原型”也要適合這個思維模型。如“左肝右肺”,從實體臟器看應該是右肝,但從功能上看,肝主升、肺主降,更重要的是在後天八卦的模型中,木在左、金在右,所以為了適應這個模型,則提出“左肝右肺”說。

藏象是一個含有哲學與科學雙重意義的概念。

這種以五行整體劃分的方式與《易傳》八卦劃分世界的方式是完全一致的。分類原則都是以功能特性、動態聯絡為依據。將功能相同、行為方式相同、動態或靜態屬性相同、能相互感應的事物歸為一類,體現了“天人相應”“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和全息思想。

其實,《黃帝內經》髒象學說與人類早期對髒象的認識是不同的。古文《尚書》《呂氏春秋》等認為脾屬木、肝屬金、肺屬火、心屬土、腎屬水,這是從五臟解剖位置立論的。《黃帝內經》作者發現這種配應與五臟生理特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