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如果一個人是陽性的體質,在秋冬就要去扶助陰氣;如果是偏陰的體質,在春夏就要扶助陽氣。
◎ 節氣遲速,注意病氣
如果到了一個節氣而遲遲沒出現對應的天氣現象,或還沒到那個節氣,所屬的現象就早早出現了,比如霜降後氣溫還是很高,遲遲沒有霜降出現,這就是反常的季節。該熱不熱該涼不涼,人體很容易被逆亂的氣候所傷,所以要注意。
◎ 前季不適,後季甚之
如果春天做了不利養生的事,或覺得身體不舒服,就要注意夏季的保養,因為很多疾病在當季只是埋下種子,真正發病是在後面一個季節。
《易經》卦象指導下的人體“象系統”(1)
現代人常說“臟腑”“內臟”“五臟”等詞,這些都是指我們體內的臟器,而在中國古代,乃至現在的中醫領域中則會經常提到“藏象”一詞。那麼“髒”與“藏”有什麼關係,又有怎樣的區別呢?要想弄明白二者的聯絡就必須從《易經》談起。
◎ 從“易”之卦象到“醫”之藏象
《周易》有一句名言:“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這句話意為:《易》從根本上說就是一個“象”字,“象”就是“像”。
“象”有四個含義:一指卦象,就是《易經》創造的卦號符號系統;二指物象,就是萬事萬物的形象;三指意象,就是經過人為抽象、體悟而提煉出來的意義符號;四指取象,就是以卦象符號比擬萬事萬物,或從萬事萬物中推匯出卦象符號。這四個含義中前三個意義,都是名詞,寫作“象”;後一個意義是動詞,寫作“像”。
整部《易經》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從卦象到物象、從物象到意象的雙向推導、雙向比擬過程,《易經》思維實際上就是“象思維”。
中醫、氣功所採用的思維當然也是“象思維”,中醫講究藏象、脈象、證象、陰陽之象、五行之象??氣功講的“氣”實際上也是一種“象”。“象”有有形之“形象”和無形但可感之“意象”兩種,“象”又可轉換為符號、模型。
◎ 身體內部的“象系統”
“藏象”是中醫理論的核心,是中醫對人體生命功能結構的根本認識,是東方生命科學的基礎。
“藏象”兩字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內藏外象”。“藏”(zàng)就是“藏”(cáng),隱藏,指隱藏於人體內部的臟腑器官,包括五臟(肝、心、脾、肺、腎)、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奇恆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象”,王冰解釋是“所見於外可閱者也”,就是可以觀察的形象,其實還應包括雖不可見但可感受的意象。“藏”與“象”,一個在內,一個在外,內外相應、內外同構。“藏象”是一個表述內臟的“象系統”。
“藏象”現在不少人寫作“髒象”,雖然“藏”與“髒”只一字之差,但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藏”反映的是意象思維的方法,“髒”反映的是具象思維的方法。從《黃帝內經》思維方法看,應當寫作“藏”字。
◎ 藏象的實質
藏象的實質在於它是一種符號,是一種模型。
近代大醫惲鐵樵說:“《黃帝內經》的五臟,非血肉的五臟。”(《群經見智錄》)西醫講內臟系統是指解剖學上的臟器實體,是“血肉的五臟”;中醫講臟腑系統不是指“血肉的五臟”,而是指一種思維模型,既包括實體的西醫講的五個器官,又包括這些臟器的功能,等等。
中醫五臟——心、肝、脾、肺、腎,並不等於西醫的心臟、肝臟、脾臟、肺臟、腎臟,不是臟器實體,而是指心功能系統、肝功能系統、脾功能系統、肺功能系統、腎功能系統。五藏可以統領人體的其他相關功能的器官、組織,與它們產生聯絡。
《黃帝內經》說“肺與大腸相表裡”,“心開竅於舌,其華在面”。這在西醫看起來莫名其妙,依照西醫的觀點,肺屬呼吸系統,大腸屬消化系統,兩者風馬牛不相及。中醫則認為,肺與大腸,心與舌、面等有相同的功能、屬性,所以可歸為一類。
可見中醫注重的是功能,而不是實體。
中醫藏象是模型,西醫臟器是原型。藏象模型是對臟器原型的模擬,因而藏象不可能完全等同於臟器實體。
《易經》卦象指導下的人體“象系統”(2)
有人認為,古代醫家是不自覺地、無意識地、自發地、身不由己地運用了這種思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