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希特勒在維西屠殺衝鋒隊頭目的同時,戈林和希姆萊在柏林也動了手。
他們一共搜捕到150名左右的衝鋒隊隊長,排在利希特菲爾德士官學校的一道牆下,由希姆萊的黨衛隊和戈林的特別警察組成行刑隊執行槍決。
這次鎮壓到底死了多少人,說法不一。
希特勒7月13日向國會報告說,槍決了61人,其中包括19名“衝鋒隊高階領袖”,還有13人因拒捕而被殺,3人自殺,總共是77人。
德國流亡者在巴黎出版的《清洗白皮書》說有401人被殺。
也有的說被殺者千餘人。
被殺者中,大部分是衝鋒隊頭目,但有些人純粹因反對希特勒而被殺;有些人則是無辜被殺。
希特勒於6月30日晚從慕尼黑飛回柏林。
7月2日,興登堡對希特勒“及時撲滅叛國集團和拯救德國人民免於大難的堅決行動和個人的豪俠表現”表示感謝,還對戈林在鎮壓“叛國集團”中的“有力的和成功的行動”表示祝賀。
7月3日,馮·勃洛姆堡代表內閣向總理表示祝賀,說這是“保衛國家”的必要措施。
他還向全軍釋出命令,表示對時局趨向感到滿意,保證與“新的衝鋒隊”建立融洽關係。
軍官團在6月30日血腥清洗衝鋒隊之後完全倒向了希特勒。
一個月之後,德高望重的興登堡總統於8月2日上午9時去世,享年87歲。
當天中午,內閣根據前一天制定的法律,宣佈將總理、總統職務合二為一,取消總統職銜,希特勒接管總統和武裝部隊總司令的權力,頭銜是元首兼國家總理。
希特勒獨攬大權的願望到此全部實現,時年45歲。
興登堡去世之前曾留下兩份遺囑,一份是給德國人民的,概述他一生為國服務的情況;一份是給內閣總理希特勒的,讚揚了希特勒,並提出應由霍亨佐倫王室的一名成員接替他擔任國家元首職務的建議。
讓王室復辟,這是興登堡的多年願望。
希特勒當然反對王室復辟,所以他沒有發表興登堡給他的遺囑,只是向民眾公佈了興登堡讚揚他的那些話。
他還利用興登堡的兒子奧斯卡·馮·興登堡上校在電臺發表講話,說“我父親本人把阿道夫·希特勒視為國家元首的直接繼承人。
我現在根據我父親的意願,呼籲德國全體男女同胞投票贊成把我父親的職務移交給元首兼國家總理。“
隨後,希特勒決定於8月19日就是否贊成他出任元首兼國家總理一事舉行公民投票。
投票結果有約90%的人投贊成票;10%的人投反對票,從而確定了他的獨裁地位。
為了抓住軍隊,他要全體官兵對他宣誓效忠,誓詞是:“我在上帝面前作此神聖宣誓:我將無條件服從德國人民和人民的元首、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阿道夫·希特勒,作為一個勇敢的軍人,願意在任何時候為實現此誓言不惜犧牲生命。”
希特勒取得元首獨裁地位後即能夠放開手腳“重整軍備”了。
不過,他從開始擴大武裝部隊就受到國際上的種種限制:除了凡爾賽和約的限制之外,就是當時在日內瓦正舉行的裁軍會議,德國也參加了裁軍談判。
為了掩護“重整軍備”,希特勒於1933年5月17日在國會發表了“和平演說”,用了不少溫和的詞句表白他熱愛和平。
10。奪權(5)
他說:“德國完全願意放棄一切進攻性武器,如果有武裝的國家也銷燬他們的進攻性武器的話……德國也願意解散它的全部軍隊,銷燬它現有的少量武器,如果鄰國也這樣做的話……德國願意同意任何莊嚴的互不侵犯條約,因為它並不想進攻別國,而只想謀求安全。”
但這篇演說中有一個警告:“德國要求同所有國家享有同等待遇,特別是在軍備方面。
如果不能得到平等待遇,德國將退出裁軍會議和國際聯盟。“
西方一些國家、特別是英國認為,從希特勒的演說來看,他是“講道理”的,他的“平等待遇”的要求也是“合理”的。
但是在裁軍會議上,多數協約國主張在8年之後才肯降低軍備達到與德國“平等”的水平。
希特勒惱火了。
他本來是想擴充軍備而不是裁減軍備,正想找個藉口擺脫裁軍會議和國際聯盟的羈絆,協約國的意見正好給了他口實。
1933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