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以西的山區,其任務是不讓美軍利用機場和威脅向馬尼拉進擊的美軍的右翼;振武集團集中在馬尼拉東部的山區,它能控制首都的主要水源。
山下就是以這種態勢來迎擊麥克阿瑟的登陸部隊。
1945年1月9日,在海軍少將奧爾登道夫的特混艦隊的護送下,美國第6集團軍開始在仁牙因灣登陸。
由於日軍沒打算防守仁牙因海灘,登陸進行得相當順利。
幾天之內,第6集團軍就有17�5萬人上了岸,牢固地建立起20英里長的灘頭陣地。
與陸軍的情況相反,奧爾登道夫的海軍艦艇損失很大。
自1月2日從萊特灣啟航時起,美艦就遭到特攻機的不斷襲擊。
到1月中旬,先後共有24艘大小艦艇被擊沉,69艘被擊傷。
幸運的是,在呂宋島上,日軍只有200架可用的飛機,經過兩週自殺性的攻擊和戰鬥,損失殆盡。
此後,向麥克阿瑟部隊挑戰的日機越來越少。
美軍大部隊登陸之後,便擴大登陸場,向內地突進,在呂宋島牢牢站穩腳跟。
1月18日,第14軍揮戈南下,準備攻打克拉克空軍基地和首都馬尼拉。
第1軍負責掩護其左翼和後方。
23日,第14軍到達負責保衛克拉克空軍基地的建武集團的前沿陣地。
建武集團沿著崎嶇的山巒修好防禦工事,居高臨下,俯看機場設施和南北通道。
日軍頑強抵抗美軍的進攻,寸步不讓。
美軍整整花了一週時間才擊潰了建武集團,殘敵退入山中。
1月底,麥克阿瑟乘吉普車視察了第37師(第10軍所轄)和新近到達呂宋的第1騎兵師。
他對第1騎兵師師長穆吉少將說:“向馬尼拉進軍,繞過日本人,攆走日本人,向馬尼拉進軍。”
穆吉當即組織兩個摩托化“飛行縱隊”,迅速南下馬尼拉。
1月31日,美軍第11空降師又在納蘇格布港(在馬尼拉西南約45英里)登陸(其中1個團是傘兵空降的),任務也是攻打馬尼拉。
這樣,美軍就有3個師(第37、第1騎兵師和第11空降師)展開了攻打馬尼拉的競賽,看誰先到菲律賓首都。
上述3個師各顯神通,一路上克服各種障礙和日軍的抵抗,且戰且進,奔赴馬尼拉。
24。重返菲律賓之戰(7)
2月3日傍晚,第1騎兵師的一個“飛行縱隊”首先到達馬尼拉北郊,贏得了這場競賽。
該師其餘部隊也接踵而至。
不久,第37師和第11空降師相繼到達,把馬尼拉團團圍住。
馬尼拉是亞太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當時有人口80萬。
高大的公共建築物都是加固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以防地震。
老式的西班牙石頭建築更為堅固。
這些都是日軍理想的防禦據點。
但大多數民房都是茅草屋。
按照山下奉文的計劃,馬尼拉原來不準備設防。
但第31海軍特別根據地部隊司令官巖淵三次少將認為城市可以守住。
他以海軍陸戰隊兩個大隊為基幹,把沉沒艦船的船員和不能後送的兵員也編入作戰部隊,駐在馬尼拉的陸軍部隊(約4000人)也撥歸他指揮。
這樣拼拼湊湊,總兵力就約近2萬人。
他們大多既未受過嚴格訓練,更無作戰經驗。
但他們憑藉牢固的建築物作掩護,打得非常頑強。
美軍3個師一天天緊縮包圍圈,一個一個街區,一幢一幢建築物地慢慢爭奪。
美軍採用巷戰慣用的打法:從屋頂上打個洞,然後用手榴彈、火焰噴射器或炸藥炸開屋頂,逐層打下去。
麥克阿瑟禁止飛機空襲,以免傷害和平居民。
但因雙方都廣泛使用大炮,約10萬菲律賓平民死於戰火;而雙方戰鬥人員總共才死1�6萬多人。
2月26日,日軍指揮官巖淵三次自殺。
3月3日,日軍停止抵抗,美軍完全收復了馬尼拉。
在呂宋中部,美第1軍佔領了聖胡西,開啟了尚武集團山區據點的大門。
第3支美軍,即第11軍,於2月底收復了巴丹半島。
接著美軍空降部隊和兩棲作戰部隊聯合行動,一舉奪回了科雷吉多要塞。
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