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14方面軍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將向南方軍司令長官寺內壽一元帥陳述意見:“萊特作戰現在已到中止時機。
即使繼續作戰也沒有成功的希望,反而只會給今後的呂宋作戰造成困難。“
寺內於10日召開南方軍和第14方面軍的聯合幕僚會議,研究了關於萊特戰役的全面指揮問題。
結果寺內表明了繼續作戰的堅定決心。
於是,山下奉文又不得不下決心,重新部署,擺出一副決戰的架式。
他一方面答應給第25軍增派援兵(兩個師團、一個旅團),一方面準備發動攻勢,奪回以普勞恩為中心的機場群,以削弱美國空軍的戰鬥力。
12月初,奉命奪回普勞恩機場群的第16師團和第26師團的部隊,開始向普勞恩推進。
6日拂曉,第16師團一個大隊攻擊普勞恩北機場,奇襲成功。
當日傍晚,一批傘兵部隊降落在普勞恩機場和附近的另一機場,並與第16師團的部隊取得了聯絡。
第26師團以先遣大隊為基幹,於6日夜衝入普勞恩南機場,但未成功。
7日夜再次衝擊,獲得成功。
日軍地、空協同作戰,奪回了普勞恩南北兩個機場,使美機在南部的活動顯著減弱。
24。重返菲律賓之戰(6)
7日凌晨,正當日軍集中力量擴大戰果時,美軍第77師在烏目以南3英里的迪波西託村附近登陸。
這對日本第35軍來說,真是心腹之患。
12月10日晨,美第77師向烏目進軍,11日拿下烏目。
這樣美軍就佔領了日第35軍的根據地,封閉了日軍賴以增援和補充物資的最重要門戶。
15日,美軍又在民都洛登陸,為進攻呂宋準備基地。
於是,第14方面軍決定停止整個萊特作戰,命令第35軍自戰自活,準備長期抗戰。
殘存的日軍尚有1萬餘人,先是集中在西海岸的康圭坡山上。
但因彈盡糧絕,無以維生,每天約有100人死於飢餓。
他們紛紛逃命,偷偷地乘船逃往宿務第35軍軍長鈴木宗作也逃到宿務島,但那時美軍已在宿務登陸,他便向棉蘭老駛去。
船行至內格羅斯島時,遭到美國飛機掃射,鈴木被打死,其參謀長和副官逃生。
,最後約有5000人生還日本。
在萊特戰役中,美軍陣亡3500人,負傷1�2萬人。
1944年12月15日,一支美國艦隊——6艘護航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和其他一些小型艦艇,護送美國兩棲部隊,開始在民都洛登陸。
天氣極好。
島上日軍只有兩個營。
他們分散在各地,根本無力抵抗美國登陸部隊。
美國工兵部隊的一位老戰士說,登陸作戰就像演習一樣。
但對美國海軍艦艇來說,任務就不那麼輕鬆了。
神風特攻機活躍異常,一架俯衝轟炸機擊中了旗艦“納什維爾”號,當場炸死130多人,傷者190人,包括登陸部隊指揮官威廉·鄧克爾准將。
此後,特攻機的自殺性攻擊一直沒有停止過。
美軍在民都洛登陸之後,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工程部隊便日以繼夜地修建機場。
有一個戰鬥機機場5天就完成了,另一個是13天完成的,比計劃提前一星期。
這一切都是為了進攻呂宋做準備。
麥克阿瑟很早就想打回呂宋。
他選擇了仁牙因灣作為登陸地點。
這裡海灘宜於登陸,又有優良港口設施,交通便利,可以透過鐵路和公路網南下中央平原,直搗馬尼拉。
麥克阿瑟集結了10個師、5個團戰鬥隊和許多支援部隊,其規模遠遠大於在北非、義大利或法國南部登陸的美軍。
日本第14方面軍司令官山下奉文雖然早就反對在萊特決戰,但他不敢頂撞大本營和寺內壽一,無可奈何地消耗掉了好幾個師團和大量飛機。
他清醒地看到美軍的優勢,認為惟一現實的打法就是進行持久戰,儘量牽制美軍,時間越長越好。
山下把呂宋島上的部隊分為3個集團:尚武集團是三者之中最強大和最重要的,由他自己直接指揮,部署在仁牙因灣以東和呂宋中北部,包括富饒的卡加延河谷,因為那裡是日軍的糧倉;建武集團部署在中央平原和克拉克空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