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他不要抵抗。
諾蓋將軍沉默半天拿不定主意。
後聽報告說這僅僅是次小小的騷擾性進攻,並沒看見貝圖阿爾所說的“龐大艦隊”,便立刻硬氣起來,下令抵抗,並以叛國罪逮捕了貝圖阿爾。
6。非洲——沙塵與血霧共舞(9)
巴頓只好命令美軍按計劃在三處進攻。
初上陣的美軍亂哄哄地湧上海灘。
由於風大浪急,許多坦克和器材翻到了海里。
美軍上岸後,與有幾十輛老式坦克支援的法軍交了火,縱深突擊,抓住了德國停戰委員會的8名成員。
巴頓親自來到海灘,帶頭把擱淺的空船推下海。
10日下午,艾森豪威爾發電通知他奧蘭和阿爾及爾均已拿下,更令他心急如焚。
他恨恨地讓海空軍做好準備,對卡薩布蘭卡狂轟濫炸。
一場惡戰在即。
那位千呼萬喚不出來的吉羅將軍在進攻發起前14小時,乘一艘美國潛艇終於來到在直布羅陀的艾森豪威爾的指揮部裡。
他見艾森豪威爾還在指揮戰鬥,“感到驚詫”,主動請纓到阿爾及爾指揮登陸,還不著邊際地說,應令部隊轉向進攻法國。
艾森豪威爾不聽他胡扯,只咬住一件事不放,讓他敦促各處法軍與盟軍合作,並許諾戰後由他管轄法國,美國將提供援助。
吉羅卻不斷回答“不”。
兩人談了8個小時,毫無結果。
艾森豪威爾手下的人恨得直咬手,向艾森豪威爾獻計“給他點厲害瞧瞧,可以搞出一個飛行事故”。
英國總督也熱心地說:“我那兒有個‘垃圾清除隊’。”
吉羅被晾在一邊許久,自覺沒趣,態度軟了下來。
9日,他在廣播裡一字一句地把艾森豪威爾代筆的宣告唸了一遍,呼籲法軍停止抵抗。
可是法軍無一人理睬。
艾森豪威爾只好在達爾朗身上下功夫。
9日,克拉克飛到阿爾及爾面見達爾朗,俯下身子盯著比他矮一頭的達爾朗,告訴他必須與美軍合作,否則“就要坐牢”。
達爾朗依舊嘴硬,說要請示維希政府。
克拉克鐵著臉猛拍桌子大喊大叫。
達爾朗無奈,只得下達停火令。
11日早上6時48分,巴頓收到法軍已決定停止抵抗的訊息。
這時從“突擊者”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正在卡薩布蘭卡上空盤旋。
巴頓隨即給艾森豪威爾發電:“卡薩布蘭卡法軍投降。”
他想起來了:11月11日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紀念日。
登陸完畢後,艾森豪威爾一面派兵東進突尼西亞,一面著手解決治理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問題。
11日,他決定讓達爾朗出任北非高階專員,吉羅任北非法軍總司令。
作為交換,兩人同意說服突尼西亞法軍與盟軍合作。
13日,他與達爾朗簽署了合作協議書,確認目前達成的政治安排,達爾朗保證“使法軍和艦隊滿腔怒火轉向德軍”。
艾森豪威爾知道達爾朗是個狂熱的仇英親納粹分子,在歐洲名聲很臭。
但考慮到盟軍下一步要在突尼西亞作戰,沒有精力治理西北非這塊遼闊而重要的大後方,因此必須藉助法國人的力量。
而法國又沒有別的可用之人,只有達爾朗才能帶領法軍倒向盟軍。
他只有這個選擇。
但美英報界卻不依不饒地對協議發起了強大的聲討攻勢,斥責艾森豪威爾與法西斯分子合作,甚至直稱艾森豪威爾自己就是“親法西斯分子”,弄得艾森豪威爾焦頭爛額。
幸虧羅斯福發表宣告解釋說,這只是“權宜之計,惟一的理由是戰事緊迫”。
宣告中,“臨時”一詞反覆出現,這又引起達爾朗的不高興。
他怨憤不已地抗議:“美國人把我當成一隻檸檬,榨乾了一扔了事。”
艾森豪威爾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謝天謝地,聖誕節那天,一位名叫德·拉·夏佩爾的法國青年幫他解決了這個難題。
12月25日,夏佩爾一槍打死了達爾朗。
吉羅接替了達爾朗的職位。
盟軍登陸北非,法軍與他們合作;同時還橫刀立馬,攔截落荒西逃的隆美爾。
希特勒此時正被斯大林格勒大血戰弄得七竅生煙,聽到此訊,暴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