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和瑞典的樣子。
蘇聯人為支援盟國,滿口答應。
兩國一唱一合,英國人在蘇格蘭的愛丁堡建立起一個子虛烏有的“第4集團軍群”,蘇聯人也設了類似的東西,一會兒下令部隊進行滑雪訓練,一會兒下發極地地區的發動機保養手冊,一會兒又補充滑雪板。
德國人很快測出了這個“第4集團軍群司令部”的位置,還派飛機去轟炸。
英國廣播公司勸瑞典人修築防空掩體,儲備食品、木柴、藥品、蠟燭,暗示盟軍要從挪威進入瑞典。
面對英蘇兩國咄咄逼人的勁頭兒,希特勒在挪威保留了13個師(其中一個裝甲師),到死也未把這些精兵強將調往法國。
比萬的這些把戲,牢牢地把在北歐、東南歐的德軍釘在原地。
同時還與艾森豪威爾等在英國玩起了代號為“堅韌”的騙局,來擾亂希特勒和德國情報部門的思路,讓他們誤以為加來是盟軍在法國的主攻方向。
以1至2師的兵力,出其不意在諾曼底登陸並不困難,但讓200萬人及其裝備和物資上岸則是另一回事。
盟軍首批登陸部隊達8個師(其中3個空降師)。
可以預料,8個師的盟軍一上岸,德國人幾乎肯定會斷定諾曼底是盟軍惟一的登陸地域,從而迅速把駐加來的軍隊和所有能動的部隊調到諾曼底,形成第二個加利波里。
比萬的“堅韌”計劃就是要在這種不可能中創造出可能來,在D日(登陸日)後,儘量延長希特勒做出正確判斷的時間,使盟軍能立穩腳跟,屯積力量,衝出諾曼底,席捲西歐;比萬和盟國各個部門配合默契,玩出了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騙術。
14。隱蔽之下的緊鑼密鼓(4)
美英兩國戰後對這些騙術諱莫如深,閉口不談,給人們留下許多至今都無法解開的疑團。
1943年底,艾森豪威爾福星高照。
英國首相丘吉爾知道盟軍登陸後,美國軍隊的人數很快就會超過英國軍隊,就主動讓賢,向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由美國將軍統領盟軍,實施“霸王”計劃。
羅斯福總統原打算讓德高望重、經驗豐富的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兼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將軍受此殊榮,擔任歐洲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把艾森豪威爾將軍調回國任陸軍參謀長。
可是不久他發現,他離不開馬歇爾將軍,就把這個殊榮交給4年前還是中校的艾森豪威爾。
艾森豪威爾任命英國空軍上將特德為副最高司令,英將蒙哥馬利任地面部隊司令兼第21集團軍群司令,下轄英國第2集團軍(司令為登普西)和美將布萊德雷的美國第1集團軍;海軍司令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