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爾任命英國空軍上將特德為副最高司令,英將蒙哥馬利任地面部隊司令兼第21集團軍群司令,下轄英國第2集團軍(司令為登普西)和美將布萊德雷的美國第1集團軍;海軍司令為英國海軍上將拉姆齊;空軍司令為利·馬洛裡。
根據計劃,英國第2集團軍將在諾曼底左翼的3個海灘——“金灘”、“朱諾灘”和“劍灘”登陸,爾後向卡昂進攻,進入適於坦克作戰的法萊斯平原,威脅巴黎,吸引德軍。
美將布萊德雷率美國第1集團軍在諾曼底右翼“猶他”和“奧馬哈”兩個海灘登陸。
在“猶他”灘登陸的美軍上岸後,向科湯坦半島頂端的瑟堡進攻,以奪取這個良港。
在“奧馬哈”灘上岸的美軍則佔領卡朗坦和聖洛。
待美軍佔領瑟堡後,與回頭南下的美軍合力向阿弗朗什方向進攻,打通通往布列塔尼半島和進入法國腹地的道路。
與此同時,美將巴頓率美國第3集團軍在“猶他”、“奧馬哈”兩個灘頭登陸。
巴頓全軍登陸完畢,布萊德雷就把第1集團軍交給美將霍奇斯,把美國第1、第3集團軍編為第12集團軍群,自己任司令。
巴頓率部從第1集團軍開闢的通路,衝出科湯坦半島,從根部將布列塔尼半島割開。
之後以卡昂為軸,向左轉,繞到與蒙哥馬利激戰的德軍背後,粉碎德軍的抵抗。
爾後兩路盟軍乘勝解放法國、比利時,衝到德法、德比邊界。
可以說,巴頓是“霸王”計劃的一個秘密武器。
這個秘密武器隨著巴頓橫掃法國北部而揚名歐美,可是巴頓還充當著一個更隱蔽的武器——欺騙。
巴頓在突尼西亞、西西里戰功卓著。
在西西里的那兩次“打耳光”事件,使他成為新聞媒介的焦點,名揚四海。
“堅韌”計劃的謀劃者們利用巴頓的名氣,先讓他神秘消失了一段時間,然後在英國露面,有意無意地讓他在英格蘭東南部,即加來地區的正面,招搖過市,做些完全符合巴頓愛出風頭的事情。
如視察部隊,拜訪社會名流等等,裝出一副集團軍群司令的派頭。
1944年4月,巴頓在他的司令部附近一個名為納茨福特村的“歡迎俱樂部”開幕式上發表演說。
這位喜歡誇誇其談、信口開河的將軍,講了一大堆好戰的言辭。
其中一段是:“……既然命運註定要讓英國和美國,當然還有俄國統治世界,因此,我們之間的理解越深,我們的工作就越好做。”
巴頓的講話全文登在英國主要報紙上,卻少了“俄國”二字。
倫敦、莫斯科、華盛頓頓時一片譁然。
同“打耳光”事件一樣,巴頓又成為一場旋渦的中心。
這件事給後人留下至今無法解開的謎。
艾森豪威爾知道巴頓的毛病,嚴令禁止他公開露面,更不得發表演講,並提醒各部門各級官員不得擅自發表有關巴頓的報道,有關電訊一律扣發。
令人費解的是,此時已是“霸王”行動前夕。
英國的新聞檢查極為嚴格,在那次集會上有一位名為莫爾德的英國官方代表,公佈講話的幾乎肯定就是這位莫爾德先生。
那麼,身為政府官員的莫爾德為什麼要公然違反禁令發表巴頓的演講,又怎麼能突破嚴格的檢查,把這樣一個肯定要影響英美同蘇聯關係的講話捅了出去?
他顯然背後有人。
那麼,這個背後的人是誰?
其目的何在,人們至今不清楚。
不管其目的究竟何在,巴頓又成為中心人物,自然沒有逃過德國情報部門的注意。
德國無線電偵聽站發現在英國東南部有一個“美國第1集團軍群”,下轄美國第3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
英國報刊、電臺經常發些無關痛癢的訊息,如英格蘭東南某市某小姐與駐軍軍官訂婚等有關婚喪嫁娶之類的告示。
久而久之,德國情報分析人員有了英國東南部有個集團軍群的概念,並自然得出巴頓是這個集團軍群司令的推論。
這個集團軍由驍勇的巴頓率領,下面有美國第3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
由於巴頓響亮的名聲和輝煌的戰績,德國人自然認為這是主攻部分,主攻地點是加來。
德國人需要驗證自己的判斷。
此時英國上空完全是盟國飛機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