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心境豁然開朗:朝陽中的田野是如此迷人!秋苗茁壯,一片蔥綠;阡陌相連,一派生機;露珠在蔥綠中閃爍,如遍野珍珠滾動。天籟成趣,美不勝收。連這溼漉漉的空氣,也醉人心神啊!朝陽中的村落也是如此美麗:炊煙裊裊,扶搖而上,在彩霞輝映下升騰,終與白雲融合。炊煙起處,農人將重新開始一天的生計,勞作、談笑、爭吵、親暱、男婚女嫁、生老病死,迎接著未來的明天。朝陽中的打麥場更是壯觀:高積的麥秸堆,若城堡、若山丘、若疆場上的營帳。這是豐收的證明啊!“營帳”之間,槍在飛舞,刀在閃光,青壯男子在跳躍、吶喊,這是村中義勇在操練習武吧?
農戶豐收了,介甫的“青苗法”出現了實效;義勇習武了,介甫的“保甲法”顯出了眉毛。介甫勝利了,自己的缺失之說看來是有些偏頗……
忽地一座長亭躍入眼簾,四角飛簷在陽光中閃爍,長亭中一個熟悉的聲音在呼喚著蘇軾的名字。隨著呼喚,蕭蕭馬嘶聲也迎面傳來。蘇軾凝神望去,三輛華麗的馬車停在長亭的階下,他心頭一喜,興奮出聲:是晉卿!
駙馬王詵昨日黃昏時分與賢惠公主散步於駙馬府花園,家臣入園稟報說,有一個名叫琵琶的歌伎請見。王詵以為是蘇軾派遣而來,便與公主在客廳裡接見了琵琶。
琵琶離開蘇府後,與倩楚一起,暫居胡琴家裡。一位達官以每月二十兩銀子作聘,她們因惦念蘇軾的離京,正籌劃著送別,便拖而未允。昨天傍晚,琵琶獨自一人去蘇府看望,在大門之外,見看門老人與一位陌生人正在修理一輛光板馬車,詢問其故,看門老人告知,蘇軾已決定今夜三更離開京都,前往杭州,並訴說了千里貶途無車無馬之憂。看門老人連聲哀嘆,琵琶見狀憂心如焚。她居蘇府三年,深知蘇軾的為人:樂於助人而不願求人,有甜大夥嘗,有苦自個兒吞。特別是在遭貶離京的逆境中,更不願累及朋友。她想到蘇軾的密友章惇,聽說章惇已離京外出。她想到駙馬王詵,由王詵而想到賢惠公主,這對尊貴而有俠腸義膽的夫婦,一定會為蘇軾消解貶途之憂的。她顧不上進門看望蘇軾、王閏之和任媽,便直奔駙馬王詵府邸,通報了蘇軾將於今夜三更離開京都的訊息,並詳盡地稟知蘇軾近日來悽苦、焦慮的心境和蘇府老小面臨的艱難。
駙馬王詵與賢惠公主相視而嘆:偌大的大宋京都,容不下一位當代奇才,可悲啊!奢靡的大宋朝廷,拿不出一套車馬為奇才代步,可嘆啊!可怕的政見之爭,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連同人情、道義、衣食、住行都在一夜之間改變,可氣啊!子瞻,遭貶之臣,這拖家帶口,扶老攜幼的長途跋涉,原本就是為了懲罰你那恃才傲物的身心啊!
太皇太后的關懷,只能為子瞻求得一個舒心的去處,卻無力解脫子瞻的厄運。皇太后的關心,只能減輕對子瞻的懲罰,卻無法消除子瞻心底的苦痛。子瞻,“通判杭州”已是不幸之中的大幸,況且,你今年才三十六歲,以後的歲月還長著呢,誰知道京都的風雲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該盡心盡意地為蘇子瞻送行,寬慰蘇子瞻那顆悽苦而脆弱的心。”賢惠公主思忖著。她吩咐家臣、侍女連夜備酒、備餚、備馬、備車。她要與駙馬三更出發,奔向城外的十里長亭,為子瞻送行。
長亭送別,是古代遺風,在文人中尤為流行,唐宋之際已成為時尚。官府在官道旁建築亭舍,供官府衙門、民間親朋作餞別、迎迓之用。且有十里長亭、五里短亭之別。朋友送別,禮儀簡單,或折柳祝福,或舉酒致意,或贈詩為念,或盟誓相約,或贈花以壯行色,或贈金以作程儀。
今日駙馬、公主長亭送別蘇軾,全是賢惠公主親自籌劃的。也許為了表達駙馬王詵的深情厚誼,也許出於對蘇子瞻的鼓勵,也許為了表現對某種勢力的抗爭,賢惠公主竟違制破例地陪著丈夫來到了長亭。
亭舍中,以食盒為桌的酒宴,是專為蘇軾和王詵擺設的,以便朋友傾訴衷腸。
亭舍外三丈處的一片樹蔭下,席地為桌的酒宴,是專為王閏之、任媽及孩子們擺設的。
大道旁,以馬車前板為桌的酒宴,是專為車伕和蘇府僕役擺設的,便於他們暢飲飽食。
為了消解蘇軾家人貶途費用之需和徒步跋涉之累,她將贈送蘇軾馬車一套。這套馬車,是駙馬王詵自用的,車廂裡絨毯作墊,錦緞作壁,十分豪華。駕車的兩匹高頭大馬,是賢惠公主的車輦使用的,每匹馬的轡頭,均為白銀製做,外塗一層紅粉以掩其實,價值均近白銀千兩。她已吩咐隨車馬伕,子瞻若中途遇有難處,可賣馬賣車以解其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