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自己的主子,就採取了行動,表示反抗,表示不服,跑到樓上,一個自由落體,墜樓而亡了,成為歷史上有名的事情,叫綠珠墜樓。這個石崇是個挺糟糕的人,沒有什麼值得同情的,綠珠的行為,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她為石崇殉情、殉葬,也沒有什麼值得歌頌的。但是富察明義讀完整本《紅樓夢》以後,有一個對比,他由書裡面的賈氏宗族聯想到石崇。賈氏宗族有很多問題,有罪惡,有錯失,有不光彩的一面,但是不管怎麼說,賈氏宗族跟石崇比起來的話,還要好得多。大家回憶一下,八十回的《紅樓夢》所描寫的,賈氏宗族這些老爺們,太太們,是很糟糕,但是無論是老祖宗賈母也好,還是榮國府的王夫人也好,或者是賈氏宗族的族長賈珍也好,他們也不是一無是處,在某些時空裡面,他們還可能體現出來一點同情心、憐憫心,例如賈珍是一個很糟糕的人,但是對於生活比較貧困的一些宗族成員,還是有點兒道義的,每年田莊送來那些貢物,他分成堆,讓宗族裡那些相對貧困的人士來領取。因此富察明義就覺得,不管怎麼說,賈氏宗族比石崇還好一些,可是他看到《紅樓夢》的結局悲慘到什麼地步呢?就連一個綠珠這樣的人物都沒出現,青娥紅粉,就沒有一個人能夠站出來,去做出綠珠式的反抗舉動。所以他覺得如果石崇地下有知,作一個對比,會覺得,人家比我好,人家覆滅的時候,沒有一個類似綠珠的人物表示反抗,我呢?不管怎麼糟糕,但我還有一個綠珠,所以我很慚愧。這當然是詩人的想象。一個是真實存在的事情,一個是小說裡面的東西。古人詩裡用典,有限的字,一句詩,可是解釋起來就有很多的層次、很深的意義,明義這句詩,說明他看到的《紅樓夢》,是一個大悲劇的結局,賈氏宗族徹底覆滅,比當年石崇還慘,“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他看到的應該是曹雪芹原筆原意的《紅樓夢》,他真有眼福。
全本《紅樓夢》之謎(5)
說到這,有的紅迷朋友就要跟我討論了,說曹雪芹的《紅樓夢》,寫完了,有頭有尾,富察明義就看見過,那怎麼到後來只剩下大體八十回了呢?八十回以後都哪去了呢?這是怎麼回事呢?
有一個紅迷朋友,他跟我討論這個問題時,介紹了一個資訊,他聽到一個說法,就是八十回以後的《紅樓夢》之所以沒有了,是因為曹雪芹本人對他寫作的內容不滿意,自己把它銷燬了,或者是為了逃避文字獄,害怕,膽小了,就把它銷燬了。我說你哪兒聽來的?有沒有文獻資料作根據呢?他說沒有,道聽途說。這種道聽途說信不得。沒有任何文獻資料證明,是曹雪芹自己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把自己寫出來的《紅樓夢》的八十回後的文稿銷燬了。沒有任何材料支撐這樣的觀點,這是不成立的。而且恰恰相反,我們都知道在古本《紅樓夢》裡面有很多批語,有的沒有署名,有的有署名,署名不只一種,其中出現最多的是兩個署名,一個叫做脂硯齋,一個叫做畸笏叟,那麼這個脂硯齋和畸笏叟究竟是誰?是男是女?跟曹雪芹是什麼關係?有的說是夫妻,有的說是叔侄,有的說是兄弟,有的說是父子,在紅學界存有爭議。那麼脂硯齋和畸笏叟是一個人,一開頭用脂硯齋做署名,後來又用畸笏叟做署名,一個人兩個署名,還是根本就是兩個人?都有爭論。我告訴大家,不管這個脂硯齋和畸笏叟是男是女,究竟跟曹雪芹是什麼樣的輩分關係,或者是什麼樣的人際關係,也不管脂硯齋和畸笏叟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但是爭論各方都肯定一點,就是寫批語的這個人,和曹雪芹關係十分密切。曹雪芹一邊來著述,此人一邊來編輯,一邊來寫批語,此人參與《紅樓夢》全書的創作,所以脂硯齋的批語是很重要的,是我們研究《紅樓夢》的重要資源。那麼,在脂硯齋的批語裡面,就有很多關於八十回後的人物命運、人物結局、故事情節發展的一些線索。脂硯齋經常在評八十回前面的時候,不由得提到八十回以後的一些故事情節,人物命運發展的軌跡,以及人物命運最終結局,甚至於會把八十回後的語句加以引用,“寒冬噎酸齏,雪夜圍破氈”就是一例。有時乾脆就在批語裡面,把八十回後的回目完整地告訴我們,八十回後有一回的回目是什麼呢?叫做“薛寶釵藉詞含諷諫,王熙鳳知命強英雄”。大家想一想,在現在我們看到的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裡面,前八十回有這一回嗎?是沒有的。在所有古本《紅樓夢》前八十回裡面也沒有。在高鶚的續書的後四十回裡面,有這個回目嗎?也沒有這個回目。但是脂硯齋告訴我們,曹雪芹那個完整的《紅樓夢》八十回後有一回就是這個回目。他還提到,書裡有一個王孫公子叫衛若蘭,這個人有一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