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炮。當然機炮團除了輕型快速之外,更重要的還是減少裝備大口徑火炮的經濟負擔,所以吳紹霆從北京回來之後,看完這份報告馬上簽字落實。
第十三機炮團目前還未正式編制完成,除了基本框架和配套的雜項工作準備就緒之外,大部分技術人才還在培訓和網羅之中。如今在廣州新兵營和黃埔軍校裡,每一屆炮兵科成員的合格率是最低的,再加上民間盛傳炮兵是高危作業,報名的人數本來就少,因此短期內很難完成團的編制。
不過吳紹霆並不著急,廣東戰爭結束之後所帶來的安穩日子還很長,機炮團的人員可以慢慢培養和挖掘,總有一天會正式編成。
原革命粵軍第三師更改為國軍第三十九師,轄下第七團、第八團、第九團、教導二團以及湖南團。湖南團原本在編的人員不足一千人,廣東戰爭結束後,軍事部按照吳紹霆的指令將廣州臨時暫編的城防團與湖南團合編,促成了完成的戰鬥團編制。“湖南團”只是外號,合編之後的正式番號是廣東陸軍十四團。
第三十九師師部轄下一個警衛營和一個炮兵連,除此之外還設定了特別作戰指揮中心,專門負責訓練特種作戰人員以及執行特種作戰任務。所有特種作戰隊員隸屬於師部警衛營額外單位“特別任務連”,戰時可以單獨調派出來受命於指揮中心。指揮中心由第三師參謀長劉永浩親自負責,教導二團團長何應欽擔任教練處主任。
三個師是廣東全省的主力部隊,而第一師是主力部隊中的精銳部隊。全軍上下包括非戰鬥人員在內,一共兩萬八千餘人,已經超過革命粵軍時期的兩倍兵力。
當然,在這三個師的主戰部隊之外,尚且還有一些隱蔽的作戰部隊,比如沒有編入第一師的第十一騎兵團,還有為了應付英國人背後偷襲時在江門、新安、中山等地成立的海防團。海防團不過是臨時湊成的蝦兵蟹將,沒有太大的發展前景,所以吳紹霆決定將他們裁撤或者分編。至於騎兵團,他是故意留了這一手,打算等過一段日子直接擴編騎兵團。
從粵桂戰爭的騎兵快速偵查和機動偷襲,到廣東戰爭的破襲戰、敵後遊擊,騎兵這種高機動效能的兵種越來越讓吳紹霆看中。他知道破襲戰是一種小成本的大戰鬥,運用得當那就是四兩撥千斤,縱然破襲失敗,即打即走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北洋政府陸軍部雖然只給了三個師的番號,不過對廣東軍政府的約束力是捉襟見肘。吳紹霆之所以現在不大刀闊斧的擴軍,無非是為了給戰後的南方局勢留下緩衝的時間,沒必要讓南北雙方都擱不住面子。更重要的是,戰後重建是一樁大事,他自然不可能把經費一個子不剩全部那來增添武備,民間的力量才是自己實力的基礎。
對於擴編騎兵部隊,他已經有了具體計劃,等到時機成熟之後,他會直接將騎兵團擴編為騎兵師,成為龐大的機動作戰部隊。甚至連代號都擬定了下來,正是粵桂戰爭時的演講取詞“光榮騎兵”。他設想過將騎兵師的番號一直延續下去,二十年、五十年,縱然在未來戰場上也能看到機動部隊的身影,就好比美國的遊騎兵和第一騎兵師,無非是更換了先進的作戰載具,但名號和榮譽永遠不變。
在整編番號的這段時間,吳紹霆已經安排後勤方面開始購進戰馬,並且也加大了對官方馬場的投資,爭取在一年之內擴大兩倍的合格產量。
第429章,軍屯運動
為了配合兵種的擴招,黃埔軍校和新兵營的招募工作特意在炮兵和騎兵上下了大功夫,不僅在宣傳上增加聲勢,同時還列出了全新的優待政策,大幅提高了炮兵和騎兵的餉銀。
整頓軍備只是吳紹霆在戰後恢復實力的一部分,不過這幾個月因為是春夏交替之際,又因為軍政府在軍備工作上的著重,一時間在廣東掀起了一輪從軍熱。戰爭剛結束,總有一些流離失所、破產失業的人,為了養家餬口最簡單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從軍,以至於全省好幾處新兵營都提前爆滿起來。
看上去這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大家積極響應軍政府號召,投身行伍、保家衛國。但對軍政府來說未必是一件十拿九穩的好事,岑春渲讓民政部進行了統計和預測,這幾個月的招兵工作已經對今年的秋收和明年的春耕造成不小的影響。老百姓們都貪圖一時的安逸,不思回到原籍重建家園、恢復農作業,一股腦都跑來從軍,結果必然是大片土地荒蕪流失和戰後重建計劃受阻延遲。
很快,這份報告就被岑春渲送到了吳紹霆的案頭。
吳紹霆在看完了報告之後,同樣微微皺起了眉頭,帶著幾分熟慮說道:“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