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力竟到如是地步!”最後一句話是發自感嘆。
劉永浩臉色沉重,說道:“咱們之前對付的都不是正主兒,第一鎮算不得什麼精銳,這第三鎮才正兒八經的北洋軍。這下有得打了。”
一旁的李耀漢最後看完電報,嘆了一口氣,說道:“二團已經從始興縣北上去增援一團了,師部的命令讓老孫的團留守樂昌善後,我團和教導二團儘快趕往始興縣、策應第一師在南雄的戰事。”
劉永浩頗有無奈的搖了搖頭,臉上寫著一股不甘心,說道:“咱們拿下樂昌縣,蕭耀南的部隊就是甕中之鱉,如果咱們趁現在殺過去,保證蕭耀南絕無活著走出廣東的可能。照這道命令來看,上面是故意要放走蕭耀南了。”
孫繼直忽然說道:“蕭耀南距樂昌縣不過半天的路程,要不然我們先殺過去滅了蕭耀南,然後再去始興縣。”
李耀漢在三個人當中年紀最大,做事也最為沉穩,他立刻強調的說道:“命令是讓我們即刻出發前往始興縣。別說半天可以殺到蕭耀南面前,就算蕭耀南現在就在城外,我們也應該服從命令。蕭耀南手裡好歹有四、五千人,咱們打樂昌都用了七、八天,萬一跟蕭耀南耗上了,那可是要誤大事的!”
劉永浩點了點頭,贊同道:“李團說的沒錯,這事可不能亂來。”
孫繼直只好無奈的嘆息,說道:“那好吧。你們馬上就要出發,我現在就去協調城內物資補給,優先撥給你們使用。”
天亮之後,第八團和教導二團陸續開拔出城,向始興縣去了。
孫繼直繼續忙碌著樂昌縣善後,一邊安頓民生,一邊拘押俘虜。廣州都督府新聞部也派人到樂昌縣來蒐集素材,將樂昌縣人民英勇反抗南征軍,配合革命粵軍的事蹟著重記錄,甚至還添油加醋的宣傳南征軍屠殺樂昌人民的慘案,既鼓舞民心又激怒民心。
許海英第九團也遵照師部的命令撤退,不再糾纏蕭耀南。
蕭耀南聽聞樂昌淪陷之後,仰天長嘆一聲:“天不助我,天不助我,縱然我只想保留幾分體面都不可以,可恨,可恨啊!”
他知道樂昌縣的失敗,意味著徵南軍在粵北失去了最後的據點。他雖然可以堅持發兵繼續進攻樂昌縣,試圖把樂昌縣奪回來,可這麼做的勝算有多少,幾乎閉著眼睛都能想到。粵軍第九團在身後虎視眈眈,他若進攻樂昌縣,第九團能有很多方法牽制自己,可以襲擊老坪石鎮圍魏救趙,又或者直接攻擊自己的後方,與樂昌縣前後夾擊。
如今第九團故意撤退,意味著粵軍是要放一條生路,粵軍真要趕盡殺絕的話,蕭耀南相信自己絕不可能全身而退。
幾乎沒有過多的猶豫,蕭耀南果斷選擇撤軍,退回老坪石鎮,坐觀江西軍的粉墨登場。
第313章,英國人的陰謀
湖南南征軍的戰敗,或多或少給北京方面造成了一定影響,曹錕從湖北一路南下,在湖南是風生水起甚為順利,而在進攻廣東的前十天境況也十分良好。哪裡知道江西軍剛剛南下,南征軍竟然連續作戰失利,轉眼間兵敗如斯。
北京新華門總統府,懷仁堂國政辦公廳今天來了一位非正式的客人。
半個小時前,袁世凱經過一番左思右想之後,最終決定以非正式的禮節接待這位客人。此人正是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
朱爾典(John Newell Jordan,1852―1925),英國外交家,生於愛爾蘭,為農家子弟,就讀於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的皇后學院,擁有文學碩士學位。清光緒二年(1876)來華,先在北京領事館任見習翻譯員,曾於各口岸學習領事業務,對中國官場相當瞭解。1888年升為北京公使館館員,1891年成為中文書記長。1896年出任漢城總領事,1898年升為駐華代理公使,1901年成為辦理公使,1906年成為駐華特命全權公使。1920年退休之後,曾出席華盛頓會議。
不可否認朱爾典是一個地道的中國通,甚至還會兩種漢語方言。前清還在的那會兒,他出入各種場合經常穿著漢服,直到中華民國成立之後,中國的文化與西方相融其甚,他才重新穿上英格蘭紳士的高領禮服。
國政辦公廳的小會堂裡,袁世凱甚至連自己的心腹大臣都屏退出,只單獨與朱爾典會面於此。雖然是小會堂,可是五十多人坐席的會場面積,對於兩個人來說仍然顯得十足空曠。
“不可否認,大總統閣下您的計劃受到了影響,迄今為止,我們五國使團還不能明確對整個善後大局的波動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