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2部分

權。

尤其是青海馬家軍,地方土皇帝的觀念早已根深蒂固,要不是迫於北洋政府衰弱、北方諸省紛紛倒戈,他們是絕不會輕易向南京中央政府低頭。

西北四馬雖然分為兩個派系,但可謂是淵源同處,青海馬家和寧夏馬家保持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儘管看上去貌合神離、各自為政,不過卻儘量保持著雙方利益均衡,並且互不侵犯。

兩地馬家軍之所以對這次北京事件敏感異常,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情況與東三省的情況竟有驚人般的相似之處。馬家軍與奉系軍閥幾乎都是草莽出身,中央政府在東北設定了北方第一集團軍,在西北設定了北方第二集團軍。

發生在四月份的東北三省“兵諫事件”,這正是西北馬家軍所有人的心裡寫照,如果有這樣的機會,他們同樣會採取這樣的行動,甚至會比奉系軍閥做的很狠。

可是東北三省的“兵諫事件”最終失敗,而付出的代價就是整個奉系軍閥被瓦解,許蘭洲、馮德麟等人全部遭到架空,整個東北三省的軍隊全面受到中央政府的監管。

此事當時就已經對西北馬家造成極其沉重的影響,他們忍不住猜測中央政府下一步會不會就是來對付自己?這個可能並不小,從北方第二集團軍的軍務整頓就能看出這一點,一旦中日戰爭偃旗息鼓之後,元首吳紹霆只要再次下令調整北方第二集團軍的軍務,完全可以像對付奉系軍閥一樣,如法炮製的對付西北馬家。

而這次發生在北京的整頓事件,更是讓西北馬家感到憂心忡忡,吳紹霆連自己的親信倪映典都能下手,並且單單透過一次小小的官僚子弟作風問題,把整個北京、天津都鬧得雞犬不寧,故意打壓的痕跡實在太明顯了。

對於西北馬家來說,他們不僅是出於保護個人利益才反對中央政府,而是因為在他們身後還有許多國外勢力暗中扶持,正是有了這股底氣,馬家軍才敢硬起腰板來跟中央政府叫板。

之前迫於全國輿論和北方大局形勢,再加上中央政府好歹有過承諾,所以他們才委屈求全,暫時向中央政府俯首稱臣。可是經過這段時間的中央政府對地方勢力的壓制,已經讓他們這股委屈求全的心理開始動搖。

而在這個時候,沙俄、英國甚至日本的遊說者們頻繁的在耳邊開出“空頭支票”。

外國勢力的鼓動已經不是一次兩次,早在慶元會議時英國人已經成功說服青海馬家和寧夏馬家,以及新疆、內蒙古部分軍閥勢力,一旦協約國決定武力制裁中國,這些地方軍閥便會一躍而起反對南京中央政府。

只可惜慶元會議動作太大,還沒等協約國反應過來就已經被吳紹霆打壓下去。

如今,面對吳紹霆獨裁專政的統治,西北馬家日益感到威脅的逼近。儘管寧夏馬家的態度要稍微委婉一些,但始終是繃緊了神經,時時刻刻觀察著國內局勢的變動。而青海馬家則在九月底秘密接受了英國和日本兩方面的資助,總共價值一百萬英鎊物資和現款。

第989章,西北馬家軍

十月初的一天,北方的天氣已經漸漸轉涼,安徽六安縣郊區的小鎮上最近興建了一批小洋樓,都是有錢的政客、商人或者大地主們為自己安享晚年準備的鄉間別業。而就在這些既嶄新又闊氣的小洋樓後面,有一棟陳色稍舊卻帶著單獨林園的古樸公館。

這座古樸公館之前有過好幾個名字,人們記得最早的名字叫“振威府”,後來又改為“虎園”,而現在所有懸掛在門口的牌匾都被拆掉,門簷上只剩下光禿禿的一片。儘管如此,當地人還是在私底下把這座園林古宅叫作“段公館”。

自從南北議和之後,段祺瑞遠離政場,返回家鄉故里過起寓公的生活,不僅如此,就連那些願意追隨身邊的副官、部將一律辭退。整個“段公館”裡除了之前一直服侍左右的老僕、丫鬟之外,再無任何軍政人物。

每日養花植樹,閒情雅緻時釣釣魚、喝喝茶,再也不必操心官場上的勾心鬥角,更不必為國事政事憂心疾首。經過這些時日以來的修身養性,段祺瑞整個人的身心早已返璞歸真,連歪鼻子的毛病幾乎已經完全根除。

然而就在這天一大早,一隊騎著高頭大馬的人從縣城裡來到鄉間,一番打聽之後找到了段祺瑞的公館。這些騎馬的人穿著便裝,但一個個精神抖擻、膚色黝黑,手臂、腿腳顯得非常利落,好些人的腰間還彆著手槍套,一看就是行伍出身。

來到段公館大院們前面,領頭一人先行跳馬下來,跟隨其後的眾人也陸續翻身落馬。

“是這裡嗎?”領頭一人回頭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