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戰爭。
方雲還具體分析了帝國局勢的種種危險,說大漢帝國在物質、政治、心理上都還武裝得不夠,不適合打一場持久的消耗戰。這種狀況,在短期內無法得到根本改變的。誇大些說,帝國在西元1932年―――西元1940年的軍事備戰中,花費了580億中華幣(約合493億美元,100元中華幣摺合85美元。),但僅能夠打一場短期戰爭,也就是兩年時間左右。他還著重提醒,帝國最大危險是重要工業區西南三省(雲南、貴州和廣西)很容易受到攻擊,一旦發生,後果是致命性的,會導致帝國戰爭經濟的全面崩潰,從而完全喪失抵抗能力。
關於盟國德國和美國,方雲說,德國和大漢帝國的同盟是否能夠維持下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德國元首希特勒是否活著,如果德國在西線取得持續的勝利,那麼德國和大漢帝國之間盟國關係將得到延續。對於美國,它目前奉行的是中立法,雙方目前維持著密切的經濟交流和美國謀求取代英國地位在世界上的地位的目的,可以讓兩個國家維持著友好的關係,而這種關係,在未來幾年中不會受到影響。它不會有什麼危險,國內的孤立主義勢力會阻止美國參戰,美國對盟國的支援也是有限的。最讓人放心不下的是蘇聯,隨著斯大林在蘇聯的統治地位越來越穩固,蘇聯人在遠東吃的虧早晚要找回來的,因此,和蘇聯人的一仗也是勢在必行的,任何條約和協定也沒有把握使得蘇聯永遠保持中立,蘇聯人有可能在將來投入到英法的陣營中去。消極的防禦,決不是最好的方法。就從這一點來看,解決英法在遠東給大漢帝國造成的威脅就成為一種必然,可以避免大漢帝國在將來陷入對西方國家的兩線作戰。
在這份影響深遠的秘密備忘錄中,方雲對戰略戰術作了系統的分析,顯示了他驚人的理解力。他不光總結了對日戰爭中的經驗,也總結了德國對波蘭戰役中的經驗,對運用坦克和飛機所發展的新戰術作了論述。這種新型的運動戰要投入密集的坦克部隊為先導,裝甲部隊的作用就是要進行決定性的突破,保持大軍暢通無阻地向前推進,打破戰場上拉鋸戰的局面,特別是要避免以絞殺人員為主的陣地戰。要以優勢的空軍力量取得制空權,配合坦克部隊的進攻。這是一種以突然襲擊消滅敵人的戰術或作戰方法。按找方雲的計劃,大漢帝國要成為世界強國,首先要在南亞、東南亞站穩腳跟,取得大西洋的入海口,然後以南亞和東南亞作為擴大戰爭的經濟基礎,進行新的備戰過程,使得大漢帝國一步一步成為亞洲的霸主。
方雲講述完這份秘密備忘錄後,由三軍總參謀長孫仲倫元帥釋出了南下的絕密第十八號作戰指令。並要求三軍司令部根據這項指令,儘快地制定出詳細的計劃彙報到國防軍總參謀部。
關於此次的進攻時間,沒有具體下達。方雲只是告誡將軍們說,不能開始得太早,但是隻要有可能,無論如何必須在今年秋季開始行動。
德國柏林。
希特勒感到非常不順利,原計劃透過比利時、荷蘭進攻法國的計劃出現了紕漏,比利時和荷蘭對德國的準備入侵做出了迅速反應,後面的法國也採取了一定的相應措施。這就不能保證進攻的秘密性和突然性,迫使他不得不把西線進攻計劃推遲下來,把目光轉到了北歐。
德國沒有直接進入大洋的出海口,這歷來是德國軍方所撓頭的事情。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人便為此吃盡了苦頭。英國人用魚雷和巡邏艦隊,佈置了一道嚴密的封鎖網,從麥德蘭群島一直到挪威海岸,橫跨狹窄的北海。這道封鎖線完全卡住了德國人的海軍,嚴重阻礙了德國人潛水艇突破封鎖線進入北大西洋的企圖。德國的商船也不能出海,而德國的外洋艦隊更是徒有虛名,它從來到不了外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封鎖,曾使德意志帝國窒息得喘不過氣來,這給德國海軍的軍官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認為對英作戰,德國只有設法在挪威取得基地,這樣才能擊破英軍在北海的封鎖線,為德國海軍取得通往大洋的出海之路,從而發揮德國海軍的作用,來封鎖英倫三島,攻擊英國人的海洋運輸線。
在西元1939年戰爭爆發的時候,希特勒就給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寫信,提醒後者注意德國佔領挪威海岸的重要性。其實雷德爾將軍也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他還向海軍作戰參謀部提出個秘密諮詢,要求調查在蘇聯和德國的聯合壓力下,取得挪威的可能性,並下里賓特洛甫外長詢問了蘇聯人的態度。得到的回答是,可望得到全力支援。隨後,雷德爾向希特勒提出了一個建議“在挪威取得基地”,同時草擬了一系列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