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曾國藩之所以迫切希望得到地方實職,無非是出於這種考慮。〃細察今日局勢,非位任巡撫,有察吏之權,決不能以治軍;縱能治軍,決不能兼及籌餉。〃
一些學者認為,曾國藩幕府之所以能超越其他諸人,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地位最尊,權力最大,轄地最廣,統兵最眾。這話有一定道理,但並不能說明全部。曾國藩自出徵以來,有很長時間不僅沒有實職,也沒有籌餉之權,更沒有轄地,許多方面都要受制於人。胡林翼比他要早多年位居巡撫,然而,胡林翼的幕府是不能望曾氏幕府之項背的。這是為什麼?歸根到底,還在於曾國藩獨特的海內人望,以及英雄慧眼識人,又能以誠待人的人格魅力。當時之湖南,太平軍威逼長沙,人們四顧無人,不得不請出曾國藩;後來曾國藩丁父憂,跟朝廷討價還價,朝廷不肯,最後時局一變,要挽救危局卻仍然四顧無人,不得不再次請出曾國藩。當時,無論是論士林清望還是學術根底,無論是治軍還是用人,都無人能出其右。二十年間,曾國藩幕府由小到大,竟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智識集團,一些飽讀詩書位居翰林計程車人寧願放棄京城的優越生活,芒鞋千里,來到炮火不斷的曾國藩軍前,加入他的幕府,這不是天下歸心是什麼?
還有一點是曹操不可企及的。曹操挾天子在身,固然隨時可以為自己的部屬加官進爵,只需他一句話,皇帝豈敢不從?但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將,有幾個能出將入相,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的?沒有,絕大部分謀士終其一生仍然只是曹操手下的謀士。絕大部分武將終其一生仍然只是一個武將。而曾國藩手下計程車人將領,他們每得到一次封賞,固然與曾國藩的大力保舉不無關係,但畢竟還得由朝廷說了算;倘若不是憑真功夫,又怎麼能出人頭地,建功立業?當時即有〃名臣能吏,半出其門〃的說法。其幕僚後來幾乎遍佈於帝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技等各個領域,而且建樹頗豐。封疆大吏更是不乏其人。據統計,僅僅是位居督撫的就有23人出自於曾國藩的幕府;大學士、軍機大臣如李鴻章、左宗棠、錢應博等人均出自於他手下;至於其他位授實職如鹽運使(從三品)、布政使(從二品,相當於副省長)、按察使(正三品)、總兵(正二品)、提督(從一品)者,其數目更是驚人。幾至於如清代學者夏震武所言:〃數十年來朝野上下所施行,無一非湘鄉之政術、學術也。〃對後世之影響最大者還在於他幕府中那些外交人才,如郭嵩燾等人;以及那些興科學,辦實業,開洋務的精英如李鴻章(洋務)、李善蘭(數學家)、徐壽(科學家)、華衡芳(科學家),以及著名的〃文學四弟子〃(張裕釗、吳汝綸、薛福成、黎庶昌)和中國第一個留美歸國的容閎等等。
▲虹▲橋▲書▲吧▲BOOK。▲
第32節:天下歸心(2)
更值得一提的是,曾國藩的幕府,完全不同於以往任何時代的幕僚機構,它的內部形成了一套分工明確的辦事機構,如秘書處、營務處、審案局,甚至還有相當於後世美國的CIA等情報部門……情報採編所,負責專門採集敵後情報並編輯成《賊情匯篡》,供曾國藩及相關將領參考,以便隨時掌握情況。在各地還有分支機構,如湖南東征局、江西牙厘總局等。這些機構的設定,開啟了現代行政機構的先河,許多機構的前身就出自於此。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戰爭之罅隙,曾國藩還主持成立編書局,刊印《船山遺書》、數學著作《幾何原本》、聯合其他省裡的一些局合刊《二十四史》等;還支援徐壽、李善蘭等人從事科學文化包括翻譯與自然科學研究,設立專門的軍工科技機構,為壯大中國軍隊實力作出了蓽路藍縷之功;後來應容閎之請,又在精簡機構的同時,新開中國駐美留學生局(又稱留美學生事務所),並促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派遣留學生出國學習。
許多人深受〃湘軍〃二字之惑,以為曾國藩過分看重家鄉觀念,所重用之人都系湘人,地方保守主義色彩濃厚。其實這是一種不顧事實的偏見。
剛開始組建團練的時候,曾國藩就注意招攬人才。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一開始主要是一些湖南的人才,如劉蓉、郭嵩燾、李元度、彭玉麟等人。這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時他敢於舉薦滿人塔齊布,就說明兩點:一是曾國藩心目中並沒有滿漢隔閡;二則只要是能為己所用為朝廷所用的人才他都重視。這樣一來,湖南各地的人才紛紛慕名前來,李元度當時只是湖南郴州一個教育局長,他聽到曾國藩在衡陽訓練湘軍,遂上萬言書談論軍事,受到曾國藩的賞識而成為他的幕僚。出省作戰以後,外省人才更是大量湧入。與李元度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