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明了說你皇帝偏心。皇帝當然自知理虧,更主要的還是不敢再逼,弄得不好,把幾十萬湘軍逼成第二個太平天國就麻煩了。
然而,事情並沒有就此了結。忠王李秀成被活捉後,本來沒想殺他的曾國藩上奏請旨是不是要把李秀成押解京師。表上完後,突然經人點醒,此人一旦進京,脫離了曾國藩的控制,什麼話都說得出來。於是不待皇帝旨意,把李秀成就地正法。然而,問題又來了,如何向皇帝交代自己出爾反爾呢?反正人己經殺了,後患也絕了,曾國藩鬥起法來膽氣也足多了,他告訴皇帝,路上不安全,被人劫走,反而更麻煩,只好殺了。皇帝就算明知是殺人滅口也無話可說,畢竟此人又不是洪秀全,相對於洪來說,李只能說是個小蘿蔔頭。皇帝最後還不得不下旨表示贊成,追認此事的合法性。
這一系列君臣鬥法,雖然歷經波瀾,但其結局,應該說是雙贏。對皇帝來說,保住了自己的皇位是最大的收穫,至於別的都不值得一提;對於曾國藩來說,成就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最後又避免了〃兔死狗烹〃的覆轍,無疑也是莫大的收穫。
虹橋書吧。
第41節:風雲突變(1)
風雲突變
歷史倘若仍舊和往年一樣平靜地走過,曾國藩又會是什麼樣子呢?以他在京城裡的所作所為,成為一名朝廷重臣應該不難,只是遲早問題。況且到咸豐二年,他已經從〃侍郎銜〃轉為〃侍郎〃,即由〃相當於副部級〃正式成為禮部的〃副部長〃。他極有可能成為一名有卓越貢獻的學者,一個造詣很深的文學家。事實上,曾國藩骨子裡的文人情懷、學者情結很濃郁。他死後,湖南著名學者王輳г嗽諭熗�姓餉此擔骸 �
平生以霍子孟張叔大自期,異地不同功,勘定僅傳方面略;
經學在紀河間阮儀徵而上,致身何太早,龍蛇遺憾禮堂書。
上聯中霍子孟就是霍光,張叔大就是張居正;下聯中紀河間就是清代《四庫全書》的總纂紀昀,阮儀徵就是清代大儒阮元。輓聯既肯定了曾國藩在學術上的地位和造詣,認為他的學問要比紀昀、阮元都高,只可惜做官做得太早,又長年忙於軍務政務,給耽誤了,否則其成就更是不可限量,深為遺憾。
在京城時,曾國藩的詩文創作不僅自認為到了一個相當高的境界,就是社會上也頗為認同,他每作一詩,很快就被傳抄天下,人們競相以先誦為快。
然而,世事難料,風雲突變。帝國正值黃昏,偏逢多事之秋。先是英法等西方列強侵擾中國,繼而,咸豐元年,新皇帝未正式登基,廣西就爆發了大亂。
曾國藩在京城,作為禮部官員,他可以不管這些,因而,當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我們很難看到他關於這一方面的議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曾國藩正密切關注著事態的發展。關於他對洋人的態度,在後來出征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可以看得分明。如今一般的歷史學家都認為,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皆是〃亡我之心不死〃,西方列強不僅是要瓜分中國,而且是要滅亡中國。事實果真如此嗎?據學者茅海建考證,在鴉片戰爭期間,誇大敵情是常有的事,1840年英國出動兵力4000人,艦船40艘;1841年第二次定海之戰,敵軍人數不過四五千人。以這麼少的兵力來〃滅亡〃中國,西方也太不自量力了吧。曾國藩對此有自己的認識。他認為,洋人無非是貪利。同治元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委託英國人李泰國向英國購買兵船。李自作主張聘請了英國海軍上校阿思本為司令,自行招募了六百英國水兵,這些都違反了當初與清政府商定的章程。曾國藩對此給予了堅決反對和抵制,他上書總理衙門說:〃洋人本有欺凌之心,而更授以可凌之勢;華人本有畏怯之素,而又逼處可怯之地。〃〃寧波、上海皆系通商之口,借兵助剿,不勝為笑,勝則後患不測。〃因而主張而不能借其力收復疆土。這能說曾國藩是賣國賊嗎?
▲虹▲橋▲書▲吧▲BOOK。▲
第42節:風雲突變(2)
廣西出了大事之後,先後做過刑部、兵部、吏部和工部侍郎的曾國藩,對於這種事並不感到意外。為什麼會導致革命勢力一步步做大?曾國藩有著自己的思考。如果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內部腐敗。
我們來看看曾國藩對當前局勢的分析,便可以知道導致風雲突變的根本原因何在。
曾國藩對當時局勢的分析,在他的一篇廣為人知的《備陳民間疾苦疏》中充分體現出來了:
一曰銀價太高,錢糧難納也。蘇、松、常、鎮、太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