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的又是歷史的一次重複。
問題又出在哪裡?我看,這次是他迷失了方向。
咸豐本名愛新覺羅·奕裕���喬宄�詈笠晃煌ü�孛芰⒋⒓濤壞幕實邸�20歲登極,在位11年,享年31歲。咸豐是他的年號。
閻崇年先生認為咸豐帝一生有三錯。一錯是坐錯了寶座。這坐錯了寶座不能算是他的錯呀,要算也要算在他父親頭上。實際上,歷史上坐錯皇帝寶座的何止一二人。又焉知換一個人來坐會坐得更好?二錯是錯離了皇都北京。這其實也怪不上。要怪也只能怪他命不好,苦命天子嘛,一上臺就碰上兩大麻煩:在內有人要推翻他的統治,在外有人不斷地得寸進尺。前者鬧得轟轟烈烈,大半個中國都沸騰了,他的皇帝當了11年,太平天國鬧了13年;後者更說不清。要說錯,他不該一口拒絕人家要修改《南京條約》的要求,本來可能是一種小策略,迴避。皇帝不在京城,你西方蠻夷之國總拿我沒辦法吧,他以為這樣一來,條約就修改不成了。咸豐其實是個聰明人,只是不想聰明反被聰明誤,結果事情鬧得比他父親時還要大。洋鬼子竟敢把你的家都燒了,看你回不回來。咸豐帝果然就沒回來了,死在〃打獵〃的地方。三錯是錯定了顧命大臣,這個我們以後再說。
▲虹橋▲書吧▲。
第72節:苦命皇帝(下)(4)
閻先生還指責他有四貪:一貪女色,甚至把野史也搬來了,說他養了一個妖豔動人的民間寡婦;二貪絲竹,就是喜歡看戲唱戲,搞娛樂活動;三是貪美酒;四是貪鴉片。其實,這都是些小毛病。試想歷史上貪財貪色的皇帝多了去,不見有人羅列這些作為罪狀,而一個年紀輕輕才二十來歲三十出頭的男人,有幾個不貪女色不貪玩樂的,更何況是皇帝。不貪這些反而說明他不正常。
我們來看看歷史意見。
《清史稿》咸豐本紀卻說:〃文宗遭陽九之運,躬明夷之會。外強要盟,內孽競作,奄忽一紀,遂無一日之安。而能任賢擢材,洞觀肆應。賦民首杜煩苛,治軍慎持馭索。輔弼充位,悉出廟算。鄉使假年御宇,安有後來之伏患哉?〃
〃鄉使假年御宇,安有後來之伏患哉?〃是說他要是天假以年壽,別死得這麼早的話,以後就要少很多禍患。他父親做了30年皇帝,後人說做久了,要不然不會這後來的悲劇;如今兒子做皇帝做短了,也有人講空話,說要是他再多坐一會,也不會有後來的禍患。這真是長也不是短也不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怎麼著都是個歷史的悲劇。
為什麼對他的早死惋惜呢?真要是如閻崇年先生所說的是個〃四無〃產品,那應該巴不得早死才是。也就是說,這個皇帝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最大的可取之處在於他能任賢擢材,就是能用人。皇帝再沒本事都沒關係,那反正只是個國家的符號和象徵。皇帝太狠了,做臣子的反而沒意思了,所以康熙、雍正、乾隆手下無能臣,只有做八股和考據學問的督撫。能用那些會做事的臣子就是皇帝最大的本事。所以咸豐一朝,能臣開始輩出,英雄人物也紛紛湧現,這些人都不是靠走後門和拉裙帶關係出來的,這些人後來都成為左右歷史的風雲人物,這在前幾個皇帝那時是沒有過的。試問,康熙、雍正、乾隆幾朝,有幾個如咸豐朝,有這麼多的人物?倘若沒有咸豐帝,這些人物照樣埋伏鄉間野草之中了,後世同治、光緒這幾個皇帝就享不了清福了,大清國也許真的在咸豐一朝就氣數盡了,不用等到二十世紀。大清帝國能再次延續半個多世紀,與咸豐有著莫大的關係。
用曾國藩的話說,就是為國儲才是莫大的貢獻。咸豐帝在位短,吏治腐敗已是固疾,一百年前,吏治腐敗就埋下了很深的禍根;雖經雍正嚴厲整肅,然而,雍正一死,乾隆皇帝上臺,又反彈如初。此時來不及拯救,也拯救不了,但起用了一批能臣,本身就是對吏治的一大舉措;武備廢馳,到了咸豐手裡,有了較大的改觀,湘軍、淮軍都成了能征慣戰的軍隊,加上新式武器的廣泛運用,還有了規模較大的水師(海軍)。對內來說,心腹之患太平天國已是苟延殘喘,離覆滅之日為期不遠,很快就可騰出手來對付外來的敵人。這些都不容隨意抹煞。
※BOOK。※虹※橋書※吧※
第73節:苦命皇帝(下)(5)
但問題不在這裡。問題的要害在於,此時的帝國上上下下都已喪失了最大的誠信。在和與戰之間,在真與假之間,皇帝與大臣都迷失了方向。所以說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和戰不定,真假反覆。
經過道光和咸豐多年與洋人打交道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