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自給自足的小農社會,洋人的那些東西都屬生活奢侈品,用一句俗話說就是〃奇技淫巧〃。雖然出口的兩大專案中國獲利甚豐,但相比起鴉片而言,又是微乎極微的(唐德剛要我們想象一下今天的毒品走私就知道當時鴉片的利潤了)。這是西方資本主義早期發家史上的普遍罪惡。白花花的銀子流入了夷人的腰包,發展到後來,竟然是武裝走私,加上濫用暴力了。這可能也是清政府不願意與夷人打交道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來華經商的外國人受到種種限制也就順理成章,他們不僅要遵守大清帝國的各種禮節,而且還受到很多制約,如不得帶家屬,不得乘轎,住處被統一安置在固定的洋行,隨時有可能受到中國地方官的拘捕甚至拷打等等。因此,來華經商的英國人,生意上的失敗和人身安全上的不穩定,英國政府不能不負責任。剛開始,英國使節透過種種外交途徑交涉都沒有奏效,都受到了大清帝國的草草應付。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中英之間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虎門銷煙是一根導火線,它直接引發了中英之間的緊張關係。虎門銷煙其實就是一場禁毒反走私的的禁毒運動,唐德剛在《晚清七十年》、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潰》、易中天在《帝國的惆悵》中都談到過。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在對駐華使節的訓令中一再表示:〃女王陛下的政府絕不懷疑中國政府有權禁止將鴉片輸入中國,並且有權查獲和沒收那些外國人或中國臣民不顧適當制定的禁令而輸入中國領土內的任何鴉片。〃〃女王陛下的政府對於這件事情不提出任何要求。〃然而,既然如此,為什麼又把中英兩國的關係弄僵了,甚至直接導致一場戰爭呢?這在於英國政府內部有一批主戰派,他們認為要和中國這個閉關自守的政府平等通商,只有透過戰爭才能開啟中國的大門。而中國的禁菸正好為開戰提供了藉口。然而,在英國政府內部也有一批反戰派。他們反對透過發動戰爭來達到通商的目的。於是,戰爭的議案最終以表決的方式獲得透過:271∶262。這場戰爭也因此被稱之為〃鴉片戰爭〃。
BOOK。←虹←橋書←吧←
第64節:苦命皇帝(上)(3)
關於鴉片戰爭的性質,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是一些中西曆史學家所主張的,他們認為,鴉片戰爭實際上不能稱鴉片戰爭,因為不是為了鴉片而戰,中英之戰非鴉片之過,倘若不是鴉片,而是溺片、麥片,都會發生戰爭。這一觀點遭到了唐德剛先生有力的反駁。唐認為,中英之戰就是為了鴉片而戰,之所以稱為鴉片戰爭,就是大英帝國為了確保鴉片貿易而發動的侵略戰爭。他說:
須知鴉片為當年中英戰爭中,英方無可代替之商品也……其獲利之豐(讀者試看今日之毒販便知),天下無雙;其有助於當年英國國庫之收入,亦不可或缺;其有助於英倫之繁榮、國民所得之增長,與夫紳士淑女生活水準之提高,也出乎想象……
總之,鴉片貿易為當年英倫朝野、國脈民命之生計攸關、不可或缺之國際貿易。女皇與國會,均不惜為之一戰。可是英國國會檔案不昭示乎,英國議員之反對戰爭者,豈非所在多有?此則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小史之見也。英國與美國一樣,畢竟是個有言論自由的民主國家嘛!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國會之內還不是有人反對對日宣戰!
因此,我看,唐德剛先生的反駁更有說服力一些,看歷史確實不能只看樹木不見森林。
道光皇帝的命苦就苦這裡。中英戰爭倘若不是為了鴉片,無疑沒有非打不可的必要,如果是溺片或麥片,中國自然歡迎。問題是這是毒品走私,鴉片在明代是作為有用之物被列為藩國的貢品的,但到了清初即發展成毒品,因此,清朝後來就一直有禁毒令。只是可惜,由於執行不力,這紙禁令更多時候成為一紙具文,到了乾隆皇帝時更是有令不止了。而在道光的父親嘉慶皇帝手裡,時而禁時而又預設,更助長了鴉片走私。到了道光手裡,發展成林則徐所說的將來會有一天〃無可籌之餉,無可用之兵〃,非禁不可了。但問題是在道光帝時,國家還沒有發展到無可籌之餉,無可用之兵的地步,倘若真到了這個地步,那麼也就更沒有非禁不可非打不可的鴉片戰爭了。故道光皇帝一開始就是要禁要打的,毫無疑問要禁要打。況且這禁菸的事已禁了百多年了,林則徐的禁菸只是一個必然的步驟。除非不禁菸,否則鴉片戰爭是可以不打的。唐德剛說,這個主動權操之在大英帝國的首相和國會,是頗有道理的。
一打就是四年,而且一打就打輸了。為什麼會輸?原因雖然很多,很複雜,但歸結起來只有一點,那就是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