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6月30日,星期二,上午六點鐘,我們又開始下降了。我們仍然隨著熔岩的坑道下去,這自然傾斜的坑道正象老式房子裡面的樓梯。一直到十二點十七分,我們才追上了已經停住的漢恩斯。
“啊!”叔父喊道,“我們已經來到了坑道的盡頭了。”
我環顧四周;我們面前正是兩條路交叉的地方,兩條路那是既暗又狹。我們究競走哪一條呢?這是要決定的難題。
然而叔父不願在我或者漢恩斯面前表示躊躇;他指著東面的坑道,不久我們三人就忙著穿過這條坑道。
再說在這兩條路面前,猶豫也沒有用。因為沒有任何跡象可以使你決定該選擇哪一條。完全得碰運氣。
達條新坑道的傾斜率很小,它的各部分都很不同;有時在我們面前出現了一連串拱門,彷彿歌特式教堂的走廊;中世紀的建築師可能在這裡研究過各種形式的尖頂式建築。再往前一英里,我們就得在那架一半伸進熔岩壁的粗柱子上面的羅馬式低圓頂下面,低著頭前進。
當時的溫度還不是令人不能忍耐。我不由得想象這些熔岩沿著目前很靜的路從斯奈弗噴出來時的景象。我也想象這段洶湧的熔岩流在坑道的四角爆發出來的情景;還有在這狹窄的空間內高熱蒸汽的壓力!
“如果現在這座古老的火山,”我想,“在經過這麼長時期的靜止狀態之後,再開一次玩笑,那會怎麼樣呢?”
我不把這些空想告訴黎登布洛克叔父——他是不會理解的。他唯一的念頭就是繼續走下去、滑下去,在那光滑的路上翻滾著前進,腦子裡充滿一種任何人都不得不欽佩的信念。
下午六點鐘,經過了一天相當順利的工作,我們向南走了六英里,在深度土講,只有四分之一英里。叔父表示要休息一下。我們沒有多說話,只顧吃飯,飯後也沒有多思索就睡了。
我們睡的條件很簡單;每個人裹著旅行毯,蜷起身子。我們用不著怕冷或者干擾。非洲荒地或新世界森林中的航行者在夜間一定要輪流值班;這裡卻是絕對清靜安全——用不著怕野獸或野蠻人。
早晨醒來,覺得精神清爽,也很舒服,我們重新開始旅行,還是象以前那樣,隨著熔岩坑道下去。不過這次並不是往下,完全是沿著地平面前進。在我看來我們只稍微上升了一些。這一點大約在上午十點鐘的時候就更顯著了,最後我變得很疲乏,不得不慢慢地走。
“怎麼了,阿克賽?”教授不耐煩地問道。
“嗯,我累了,”我答道。“什麼,在平坦的小路上才走了三小時就……?”“路可能是平坦,不過實在叫人感到疲乏。”“什麼?你只是在往下走就覺得……?”“請你再說一遍,你意思是還要往上走?”“向上!”叔父說道,聳了聳肩。
“當然。斜坡在半小時以前就改變了,如果我們還這樣繼續走,我們一定會再走到冰島的地面。”
教授帶著不服的神氣搖搖頭。他沒有回答,可是表示繼續前進,我知道他不說話是由於發脾氣的緣故。
我重新勇敢地掮起我的行李,迅速地跟著漢恩斯,他現在也已落在叔父的後面了。我最關切的就是不要落在後面,找不到我的夥伴,也不要由於想起流浪在迷宮而害怕。
此外,由於在上走越來越使人感到疲乏,我就想到這條路會重新把我帶回地面,藉以安慰自己。這已經成為希望,並且被每一步路證實著。
中午以後,熔岩壁的性質改變了。我注意到它們不再明亮地反射出我們的燈光。它不再有一層熔岩,岩石也漸漸傾斜,而且岩床也經常是直立的。目前我們正處於過渡時期——志留利亞時期。
“顯然,”我叫道,“這些片麻岩、石灰石和頁岩都是從水裡留下來的,而且我們顯然是在離開花崗石!我們正象漢堡的人想從漢諾威路到達律伯克!”
我應該把這幾句話留在心裡,可是我的地質訓練勝過了我的謹慎,所以叔父終於聽到我喊出了這幾句話。
“怎麼回事?”他說。
“瞧!”我一面回答他,一面指給他看那些片麻岩、石灰石和頁岩。
“怎麼樣?”
“我們已經到達了植物和動物初次出現的時期的岩石旁邊。”
“哦,你這樣想嗎?”
“你自己看!”我讓他一路用燈照著熔岩壁觀察一番。然而他不表示意見,仍然靜靜地往前走。或者是他不肯承認他選錯了這條東面的坑道,或者是他決定勘探到底。顯然我們已經離開了熔岩的路,我們也不是走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