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增高藥。

另外,身高與遺傳、內分泌、後天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據測定一個人早晨和晚上的身高也不一樣,而且總是早上剛起床時身高略高,能差0。5~1。5厘米左右。這是因為人的脊柱的椎骨之間都由椎間盤相連線。

為了減少摩擦,椎間盤之間有幫助潤滑的軟骨,它的形態可以隨受力的變化而變化:受壓時可被壓扁,除去壓力又可恢復原狀。由於椎間盤有上述特點,因此,人體經過一天的勞動或長時間的站立、行走之後,椎間盤會因重力作用而變扁,整個脊柱的長度會縮短,身高就會降低,經過一整夜的睡眠,椎間盤恢復原狀,於是便出現了“早高晚矮”的有趣現象。有騙子就利用這一點來行騙,先讓小朋友下午來量一下身高,然後服用所謂的增高神藥,一週後讓他早上來量,身高長了1厘米,家長被騙買了半年的藥。面對有常識的騙子,家長們更要多長個心眼,別輕易就被人騙了。

第17節。

獲取維生素D和防曬,不可兼得

家長們都知道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獲得充足的維生素D是成功補鈣的關鍵。而曬太陽無疑是獲得維生素D最經濟、最方便的途徑。

但是,凡事有利有弊,曬太陽在讓寶寶獲得維生素D的同時,如果陽光中紫外線過強,或曬太陽時間過長也可能給寶寶的面板帶來一些傷害。因此寶寶嬌嫩的面板一定不能直接在太陽底下曬,很容易曬傷。曬傷的面板會出現紅、腫、熱、痛,隨後出現水皰、脫皮,這不僅給寶寶帶來一時的痛苦,而且也有研究表明,童年時代的面板曬傷會導致寶寶此後患嚴重面板癌的風險增加。所以,國外兒科醫生和面板科專家不建議嬰幼兒在陽光下直曬,建議外出必須塗防曬指數高的防曬霜,而且6個月以上的寶寶就需要為他考慮防曬產品了。那麼如何為寶寶選擇防曬產品,寶寶用了防曬霜該如何卸掉,萬一曬傷要如何護理呢?。19zs。

6個月以上的寶寶就可以用防曬霜了

對於6個月以下的寶寶,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不建議使用防曬霜,因此最好的防曬方式是限制外出的時間,避免上午10點~下午2點間紫外線輻射高峰時外出。外出時給寶寶穿淺色、寬大、長而薄的衣褲,戴寬簷帽遮住臉、鼻、耳朵和脖子,使用遮陽傘或在嬰兒車上罩遮陽篷以避免陽光直射寶寶面板。

6個月以上的寶寶除了採取上述防曬措施外,還可以選擇使用防曬霜。給寶寶選擇防曬霜時要選既防UVB(紫外線B)又防UVA(紫外線A)、SPF》15的產品。防UVB可預防面板被曬傷,防UVA可預防面板癌和面板老化。SPF是防曬係數(SunProtectionFactor)的英文縮寫,主要指防曬霜阻隔UVB的能力,表明防曬霜所能發揮的防止面板曬傷的強度。如SPF15是指15倍的防曬強度。假設一個人在沒有塗防曬霜的情況下曬太陽10分鐘後面板開始出現紅斑,那麼塗上SPF15的防曬霜後,可以保證她在曬太陽150分鐘(10分鐘×15)後才可能被曬傷。防曬係數越大,防曬時間越長。

日常選用防曬係數在15~50之間的產品就足夠用了。需要注意的是:其一,要避免選用含二苯甲酮的防曬霜,二苯甲酮會導致一些人產生面板過敏症狀;其二,要避免選用含有維生素A棕櫚酸酯的防曬霜,因為這個成分目前存在可能致癌的爭議;其三,不要購買具有驅蚊效果的防曬霜,因為防曬霜至少需要出門前30分鐘塗,而驅蚊液僅需要出門時才塗。

塗防曬霜前需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多數防曬霜要求出門前30分鐘塗,每兩個小時重複塗一次,即使陰天也不例外,因為雲層只能遮擋20%左右的紫外線。游泳後或流很多汗後也需要重新塗抹防曬霜。一旦從戶外返回室內,應立即清洗掉防曬霜,對於小寶寶而言,可以使用低敏、無刺激、寶寶適用的洗面奶或者寶寶沐浴露進行清洗。

有一種曬傷叫“日光性皮炎”

一個小寶寶因吃無花果和用無花果葉子泡的水洗澡後曬太陽導致雙下肢嚴重曬傷,紅、腫、起水皰,被醫生診斷為“植物性日光性皮炎”,焦急的家長在微博上求助治療手段,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那什麼是“植物性日光性皮炎”?哪些植物會引發這種面板病?除了植物,藥物會不會引起“日光性皮炎”?繼續上文防曬的話題,為讀者普及一下光敏性植物和藥物的知識。

植物性日光性皮炎是指身體接觸某些光敏性植物後,再經一定波長光線照射所導致的面板出現紅、腫、痛、起疹子、發水皰等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