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使得感冒反覆。所以,寶寶感冒了最好讓他在家休息,別急著送幼兒園,等休息好了,恢復正常了,再去幼兒園也不遲。
治療幼兒急疹和川崎病,退燒消炎藥最常用
幼兒急疹難預判,護理發燒是關鍵
幼兒急疹是一種小兒常見病,絕大多數的寶寶,在1歲之前,第一次發燒都是因為這種病。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病毒感染。之所以把幼兒急疹放在發燒之後談,是因為它通常表現的症狀就是高燒。這種病即使你帶著寶寶去醫院,很多時候醫生也不能明確給出診斷,只能作病後診斷。等寶寶熱退疹出,就是燒了3~4天,疹子出來了,醫生根據這些表現,才能夠判定寶寶患的是幼兒急疹。
┌米┌花┌書┌庫┌ ;__
第12節。
這種病對身體傷害沒有那麼大,如果在高燒時用退燒藥退燒以後寶寶精神狀態挺好,就不用太著急。疹子出來以後寶寶就沒有什麼症狀了,疹子通常也不疼不癢的,也就不用對疹子進行特殊治療了。
我有一個病人的寶寶,5個多月的時候患了幼兒急疹。一開始她誤以為寶寶發燒一定不要給他吃退燒藥,就堅持給寶寶物理降溫,即使物理降溫退不了燒也硬扛著不給寶寶吃藥。當寶寶燒到了39。8℃,家人心理防線完全崩潰了,才想起家裡備著美林。寶寶倒還好,還沒有出現驚厥抽搐,家裡人就按照估計的劑量把美林餵給了寶寶。結果寶寶吃完兩個小時後,體溫迅速降到了35。2℃,身上變得冰涼。寶寶媽媽當時嚇壞了,馬上查詢我的微博,這時她才知道,6個月以上的寶寶才能吃美林!還有,即使寶寶的年齡達到吃美林的年齡,也應該按照寶寶的體重給劑量,而不是估算劑量。
另外一點,對於退燒藥的使用,我一直強調,首選的退燒藥應該是對乙醯氨基酚,也就是家長們熟知的泰諾林,只有吃了泰諾林燒退不下來,才會考慮到要用美林,也就是布洛芬。因為在布洛芬的說明書中,按作用排序應該是消炎、鎮痛、解熱,布洛芬的首要藥理作用不是退燒,而是消炎,解熱的作用是排在最後的。
發病12天內是治癒川崎病的黃金時間
如果你對布洛芬這個名字不熟悉的話,你一定聽說過它的老大哥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屬於同一個消炎鎮痛藥家族,是這一家族中的長子。
日常生活中,阿司匹林是人人皆知、家庭常備的藥品,許多人甚至總結出了“頭痛發燒,阿司匹林一包”的生活經驗。然而,研究發現,如果給患有病毒感染的兒童服用此藥,容易引發雷耶綜合徵——一種由阿司匹林引起的以神經精神症狀為主的疾病,病人表現出過度疲勞、異常興奮、頻繁嘔吐、體溫高和肝功能異常等症狀,死亡率可達30%。因此,所有阿司匹林的藥品說明書裡都會有這樣一句話:“16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不宜服用本品,除非有明確的適應證,如川崎病。”
目前川崎病(Kawasakidisease)發病率越來越高,在這裡有必要普及一下這個病,給家長們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識儲備。川崎病又稱黏膜淋巴結綜合徵,是一種常常發生在5歲以下嬰幼兒身上的急性、發燒性、出疹性疾病,症狀表現為持續性發燒、皮疹、口唇紅、手掌及足底脫皮和淋巴結腫大等,病因目前還沒研究清楚。由於此病是由日本醫生川崎富作首次報道出來的,因此被稱為川崎病。此病首發症狀是發燒,身上同時伴發有疹子,所以常常會被誤診為感冒、麻疹或猩紅熱。判斷是否患上了川崎病,主要看有沒有以下6個方面的表現:
第一,持續發燒5天以上,發燒大多在38℃~40℃。
感冒通常發燒3~5天會自動退燒,超過5天的高燒一定要去醫院明確診斷。另外,與感冒相比,川崎病患兒發病初期常常食慾不振,精神不好,多數在發病之初就比較嚴重;而感冒的患兒發病初期常常吃、喝、玩不誤,精神狀態還好。
第二,雙側白眼球、結膜充血,但沒有眼部分泌物。
第三,口腔和咽部黏膜充血,嘴唇發紅並乾裂,並呈現草莓樣舌。
第四,頸部淋巴結腫大。這一症狀是所有主要症狀當中出現頻率最低的一個,兩歲以下患兒出現的比例可以低到50%,很多兩歲以下患兒不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
第五,軀幹部形成多形性紅斑,但沒有水皰或結痂。紅斑或者是漸漸消退,或者是形成更大的斑,像地圖一樣。
第六,發病初期掌心和腳心出現紅斑,手心和腳心紅腫,如同凍瘡一樣硬腫。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