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生存方式,伴隨著這種改變,戰爭,也以它幾乎無可抗拒的殘酷姿態,改變了中國知識分子對人生、對事業的看法。經歷過失去的他們,較現在的人們,更懂得什麼叫,熱愛。
北平……長沙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軍大舉進犯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7年7月29日,北平淪陷,城內交通斷絕數日,8月5日,平津鐵路才恢復通車,困居北平的梁思成和林徽因準備離開北平。
此時的林徽因,肺部已經產生了空洞,糾纏她一生的病痛,隨著戰火的點燃,也蓄勢待發,隨時準備向這個柔弱的女子發起最猛烈的攻擊。林徽因柔弱的身體,如履薄冰,一個小小的感冒,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此時的梁思成,脊椎軟組織開始硬化,他只能每天在襯衣裡穿著一副量身定做的鐵架子,以支撐脊椎。
1937年的夏天,對於林徽因一家來說,無疑是個最壞的旅行季節,未卜的前途,彷彿一條烏黑的甬道,鑽進去,終點在哪,無從知曉。在這個時節舉家遷徙,步履蹣跚幾乎是必然,可有什麼辦法呢,戰火燒到了生活的邊沿,走出去,心中總歸還有個生的信念。
輕裝上陣。病體沉重,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不得不捨棄北平家中那些精緻的歲月積累,除了生活必須的錢和工作必需論文、古建築研究資料,字畫古董服裝擺設只能統統放棄。戰爭打碎了林徽因原本完整的家庭體系,彷彿打碎了一件美麗的玻璃樽,一地碎片中,林徽因只能取自己認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