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與其便宜了孫堅,不如付之一炬,燒個乾乾淨淨來得痛快。
馬超雖然面對傳令兵時,憤怒地責問為何要後撤,可此時,他還是老老實實地率軍跟在呂布大軍身後,就連每名騎士馬鞍上,也都一模一樣地馱著一袋食糧,就連份量,也跟呂布麾下騎士一模一樣。
六千精騎從陽人聚前進到梁縣時,是輕裝疾進,一應輔兵輜重,都留在陽人聚,位於李傕所率大軍之前。
陽人聚是一處村鎮,位於梁縣西北三十里處,當呂布率軍不緊不慢地趕到此地時,日頭還有丈許高,輔兵也已奉令撤離此地,不過一應軍營帳篷都留著,方便呂布大軍直接使用。
大軍安歇下來,呂布就帶著宋憲、侯成,還有馬超及其親衛,趁著天色尚早,縱馬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在陽人聚四周查勘地形。
可花費整個時辰在周圍轉了一大圈,山谷位於兩側山岬之間的最窄處,也有四十餘里,在此地迎擊孫堅大軍倒是可行,可想要在兩側山谷間埋下伏兵,就不太現實。
縱馬回鎮的路上,夕陽如血,晚霞如紅鍛,映照得河谷裡一片嫣紅,呂布揚鞭指著前方數里外的村鎮,隨口問道:“此處叫什麼名字?”
“陽人聚,這裡叫陽人聚,往汝水行十里,即是廣成聚。”
聽到宋憲的回答,呂布唸叨著“陽人聚”這個名字,突然一驚,想了起來,陽人聚這個名字,他這個後世穿越客都能有印象,可不正是因為孫堅的緣故?
據【三國志】記載,孫堅就是在這裡,與董卓帳下大將胡軫、“呂布”和華雄等人連番大戰,互有勝負後,孫堅一舉斬殺華雄,逼迫“呂布”和胡軫倉惶退回洛陽。
此戰令孫堅名聲大振,此後,他更是攻破大谷關,殺入洛陽,並在洛陽的廢墟間得到傳國玉璽。
但如今,時空早已發生微妙的改變,董卓已然身死,而這裡,陽人聚,只怕會成為孫堅的傷心地。
呂布心裡如此堅信,回到大營,車騎將軍李傕派來的信使也剛剛趕到。
這次的軍令,要詳細許多,對照著輿圖,信使將李傕和郭太等人商議確定的作戰方略如實稟報。
“新城!”
馬超盯著輿圖上的新城,低聲念出聲來,這裡,離伊闕關不到六十里,離陽人聚也就不到八十里,正位於白降水匯入伊水的三叉河道處,孫堅如要攻城,就必須先要揮軍渡過裡許寬的伊水。
此時尚未到春汛季節,河道乾涸,兼且河道寬平,水深不過膝蓋,所能起到的障礙有限,可是畢竟還是一道障礙,多多少少還是能起到些作用。
“好!就在這裡與孫堅決一死戰,看孫堅能有多少能耐!”
呂布沉吟片刻,猛地一拳砸在案桌的輿圖上,呯的一聲大響,猶如一記低沉的戰鼓,敲響在眾人心頭。
只是一瞬間,不光是馬超,就是宋憲和侯成,也都心潮澎湃,面露期待。
這一戰,由不得孫堅去挑選戰場,他想要率軍攻入洛陽,除非擊潰在新城以逸待勞的李傕大軍,否則,他就只有率軍退回魯陽一條路可走。
可是,在西涼和幷州精騎的虎視眈眈下,他如揮軍退卻,又怎能如願安全無損地將大軍撤回到魯陽?
此戰,他不得不戰。
61 大戰孫堅。新城大戰
旭日初昇,山谷兩旁夾峙的山峰,拖著長長的影子,似是漸次從沉睡中醒來,噴吐出的氣息纏繞在峰頂,縈繞在山腰,輕薄如紗,朦朧如煙,無聲而又懶洋洋地扭動著。
白降水無聲地匯聚到伊水中,匯融到不分彼此的地步,再無聲地往東北淌流著,水面上,輕霧籠罩,靜靜地,只在清風吹拂過來時,才悠悠然然飄飄冉冉。
新城的城牆,沐浴在朝陽下,帶著朝紅,就連牆頭上林立的旗幡,也也似是不忍心打破此際晨早的靜謐,微風吹拂來時,也只是懶洋洋地捲動一下旗角,整個身軀仍舊眷戀在旗杆上。
咚!咚!咚!
低沉的鼓點聲,猶如洪荒巨獸的心跳,瞬間即傳遍四野,打破此際的靜謐。驟然之間,溫柔的微風,也似是被驚醒過來,由茫然而憤怒,由憤怒而咆哮,呼嘯著,攪動得輕煙、水霧打著旋,躁動不安起來。
新城城內,鼓點聲旋即跟著響起,針鋒相對地與城外的鼓點分庭抗禮,沒過多久,喝罵聲,腳步聲,戰馬嘶鳴聲,跟鼓點聲纏雜在一起,沖天而起,響徹這方天地。
兩支大軍隔著伊水對峙三天後,終於不約而同地選擇在這個無比美好的靜謐晨早,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