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94年的%,1995年進一步增長到75%以上。而在沒有集中房地產開發品種的時候,萬科房地產業務只能以年均30%~40%的速度遞增。
在將五花八門的產業關停並轉的同時,就是看家的房地產業,王石將產品線一縮再縮。在其他房地產企業還在樂此不疲地尋找現代服務業“藍海”的時候,王石則將寫字樓、酒店、商場、保稅倉全面收縮,最終就剩下住宅一個“籃子”了。即使質疑王石和萬科的聲音從未間斷過。
結果是對質疑最好的回答。在轉型為單純的房地產企業之後,萬科在3年內即成為行業內的“帶頭大哥”。
有一些具體的數字:
2004年,萬科的營業收入已從介入地產初期的6000萬元增長到億元,增長了132倍;淨利潤從幾百萬元增長到億元,增長了176倍。
隨後的幾年,萬科業績則保持了持續增長的勢頭。這在前文中已有了交待。
2。 “點—線—片”的再擴張
當然,王石的“減法”操作並不是機械性,過程之中也靈活機動地配合著自己獨特的“加法”之作。
2000年8月及12月,中國華潤總公司先後受讓深圳經濟特區發展(集團)公司、添發慶豐(常州)發展有限公司分別持有的萬科股份51155599股及26920150股,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華潤集團的入主為萬科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
自此,“減法”尚未完成的王石,即拉開了萬科第二輪擴張的序幕,也點燃了萬科全面打造自身品牌的全國之火。
2000年中,萬科先後在國內16個城市進行了專案開發,形成了“萬科地產在中國”的開發格局。“全國性思維,本土化運作”的跨地域運作模式使萬科與開發城市之間形成了互動的資源網路,專案之間遙相呼應,理念、資金、人才的流動共享,使品牌效應呼之欲出。
在華潤入主之後,三年不到的時間內,萬科兩次順利融資。隨後的王石和萬科,用輿論界的話說,“萬科重新發起全國攻略,擴張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而王石則表示,“新股東能夠從市場經濟角度著眼,不像以前的那種上下級關係,對於萬科發展也能夠更加客觀地進行決策。因為衡量標準由原來的對大股東是否有利而變為是否對企業有利。管理層能夠集中精力去想企業發展。同時,華潤推薦的獨立董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2)
具體看看2001年。這一年中,萬科的房地產業務實現了穩健而有成效的擴張。除在原有的深圳、上海、北京、瀋陽、天津、成都等6個城市加大了投資力度外,還成功進入了武漢、南京、長春、南昌4個城市進行住宅開發,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市場份額進一步上升。
到了2002年,萬科開發的住宅面積達到了113萬平方米,在全國銷售住宅萬多套。用王石的話說,“按住宅銷售面積來算,萬科已經成為全世界第一的開發商。”
這一年,萬科房地產銷售額在全國的市場份額達到%,在所有房地產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也是惟一一個以全國為基數計算自己市場佔有率的房地產上市公司。
面對良好的市場機遇,此時的王石公開表示:至2005年萬科地產業務的銷售量將較2002年增長一倍以上,營業收入要超過100億元,在全國商品住宅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成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領跑者。
為了完成自己的戰略規劃,王石按照自己的設想提出了“點-線-片”的擴張戰略。根據王石和萬科高層的解釋,這一戰略是對過去“點—線”戰略的調整和完善。
所謂“點—線”戰略,是指在重要交通幹線的沿線選擇開發住宅的城市。比如在京廣鐵路線上,萬科選定了北京、武漢和廣州等城市;在沈大高速公路上,萬科選定了瀋陽、鞍山和大連等城市。而王石新提出的“點—線—片”戰略,則是指在中心城市向周圍200公里半徑拓展市場。比如在長江三角洲,是以上海為中心,向南京、無錫和蘇州拓展;在珠江三角洲,是以深圳為中心,向佛山、中山和廣州拓展;由於漢口、漢陽和武昌三鎮具有實施“點—線—片”戰略的天然地理條件,萬科也把在武漢的擴張納入了“點—線—片”戰略之中。
王石有自己的解釋:“在中心城市200公里半徑內拓展市場,就可以將這個範圍內的業務作為專案公司來運作。而在中心城市300公里半徑外拓展市場,就只能組建分公司來運作。因此,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