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號檔案,擋住了瘋狂湧入中國的外資,也給了正在積極和外資合作的國內開發商一個措手不及,但以韌性見長的鬱亮倒沒灰心沮喪,“權當練手好了,總有一天能用到。”
對資本徹悟的鬱亮,與王石的自信頗有一脈相承之味。
3。 首開海外融資新模式
身為萬科資本操盤手,鬱亮曾針對萬科借力海外資本表示:“海外融資成本很低,利率才百分之一點幾,即使加上中介手續費等也才百分之二三而已,比國內低多了。”顯然,上文內容表明萬科借力海外資本的用意有多重。
2004年7月,萬科釋出公告稱,與Hypo Real Estate Bank International(以下簡稱“HI”)簽訂合作協議,為即將開發的中山萬科城市風景花園專案(以下簡稱“萬科中山專案”)融得3500萬美元。專案回款之後,萬科將以同業拆借利率再加幾個點的利息贖回股權。
方案一出,它受到的關注不只來自房地產業界,很多大型公司的CFO都對這種融資創新感到興奮好奇。業內將其稱為“變相”貸款:以FDI(外國直接投資)之名,行商業貸款之實。
當時有分析認為,“121”檔案出臺後,銀行收緊對房地產公司的貸款,窺伺中國市場許久的海外資金得到了最好的進入機會。在萬科與HI公司合作之前,國內房地產商與海外資金合作大多是以股權融資,海外房地產基金以資金入股房地產專案,共享利潤。萬科開了房地產企業從海外銀行貸款的先例。
至於萬科如何躲開外匯管制、獲得海外銀行貸款的奧妙,更為外界所矚目。
根據《中國企業家》當時的報道資料,大致過程如下:
德國HYPO集團主要從事不動產金融業務,其重要機構“HI”核心資產達12億歐元,資本充足率,主要業務為國際大型房地產商提供金融信貸服務。作為專注於房地產投資的銀行,“HI”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得到一條經驗:“必須搶在別人前面進入才能搶佔先機。”“HI”執行董事把與萬科的合作稱為“兩年邁出的第一步”。
伸到海外的“資本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