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更有許多學者認為,我們國家眾多重要的改革決策,都是從深圳這個試驗場提煉出來的。比如,這些年來深圳為我國在司法和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做了非常多的試驗,深圳是我國的“立法試驗田”、陽光政府試驗田等。

如今,深圳已經創造了230多項全國改革之最,推出國有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實行建設工程招標、創辦外匯調劑中心、全面建立了混合所有制經濟體系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十大體系。而從2003年以來,深圳開始在體制創新方面邁出了一些步伐。是年初,深圳開始實行“行政三分制”,將政府職能從決策、執行和監督三方面相對分離,並使之既相互制約又協調運轉,此舉一時獲得了全國的高度關注。

“空手道”與第一桶金(2)

深圳的成功使其成為全國各地學習的物件和典型,深圳的經驗也廣泛地傳播到了全國各地,深深地影響了全國的民眾。

關注新聞輿論的人大都還記得,就在2003年,一篇《深圳,你將被誰拋棄》一文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在經濟政策優勢已經不再明顯,而城市發展空間和資源狹小等條件下,深圳如何定位、深圳向何處去,一時成為廣受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其時的深圳特區領導曾對媒體說:“隨著深圳原有的政策優勢逐漸減弱,政策驅動逐步消失,現在的深圳談優勢已經是‘奢’談了。”

但是,中央高層對於深圳的定位依然很明確,特區還要繼續辦下去,還要繼續“特”下去。至於怎麼“特”,卻只賦予了總體要求和大的原則。正如有媒體所說,這種總體要求和大的原則,就是“要做排頭兵、試驗田、視窗和示範”。而“特”的具體內容就需要深圳自己去填寫了。

正是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經濟特區”這種特殊的改革產物在我國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1981年底,我國最小的經濟特區、面積僅平方公里的汕頭經濟特區成立;而到了1988年,全國人大批准設立了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

如今,在即將迎來共和國改革開放30週年的特殊年份裡,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中國“特區”的發展之路時,一個感覺恐怕是所有人共有的:中國復興之路上,“特區”必然要佔據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地位。

而作為中國“特區”之首的深圳,則是本書主人公在人生上的重要拐點。

2。 機會總是留給有心人

來到深圳後的王石,彷彿換了一個人,但在特發卻又不知從何開始。

據王石後來的回憶說,剛進入特發,貿易部並沒有現成的業務,全憑個人的關係或送上門的機會做進出口買賣。其中,有來自北京醫藥局的在跑北京的進口醫療器械,有來自七機部的在給七機部的研究院進口計算機需要的CPU(中央處理器),而張西甫一上班也把電話打到了廣州鋼廠基建處,試圖開門紅。如此等等。

“我做什麼呢?心裡沒一點數。”王石在自己的回憶中如是說。不過,他還是覺得應該先從瞭解和熟悉情況開始。

於是,在走訪了深圳幾家進出口公司後,王石認為深圳最暢銷的進口產品是臺灣產的摺疊傘和日本製造的味之素(味精)。而在當時的國內市場環境中,只要能弄上幾千打折疊傘或半噸味精的批文,就有需求方將錢打過來,“轉手賺幾萬、十幾萬塊錢沒有問題。”但王石卻沒有付諸行動。

有心的王石仍在市場中搜尋屬於自己的那塊天地。這個時候,“玉米”進入了王石的視線。

“一天,乘小巴去蛇口。從深南路拐進蛇口的丁字路口,望見路北一側聳立著幾個高大的白鐵皮金屬罐。在蛇口碼頭邊也見到三座類似的金屬罐。我好奇地向周圍的人打聽,得知是飼料廠的玉米儲藏倉。位於丁字路口的是泰國正大集團、美國大陸穀物公司與深圳養雞公司合資的飼料生產企業——正大康地;依託蛇口碼頭的飼料廠是新加坡遠東集團投資的麵粉加工以及飼料廠——蛇口遠東金錢麵粉飼料企業。再問,得知這些玉米來自美國、泰國和中國東北。可為什麼廠家不直接從東北採購呢?”

這是王石在自己的傳記中關於玉米一段的表述。

後經瞭解,王石得知,正大康地公司也想從東北直接採購,以降低原料成本,只是解決不了運輸問題。 。 想看書來

“空手道”與第一桶金(3)

機會是屬於有心的人。得到這種解釋的王石,沒經過什麼考慮就向對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自己解決運輸工具,組織來的玉米正大康地能不能要。其實這時候的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