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注民生疾苦的精神。

第十二章‘不戚年往,憂世不治’(6)

為了逐步扭轉不良社會風氣,曹操除對一些陋習明令禁止外,還採取了正面教育的措施。建安八年(203)七月,曹操下了一道《修學令》:

喪亂以來,十有五年,後生者不見仁義禮讓之風,吾甚傷之。其令郡國各修文學,縣滿五百戶置校官,選其鄉之俊造者而教學之,庶幾先王之道不廢,而有以益於天下。

“文學”,指儒家經學。“修文學”,即提倡儒學,其目的是為了樹立仁義禮讓的風尚。“俊造”,俊士與造士。《禮記·王制》:“命鄉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徵(服徭役)於鄉,升於學者,不徵於司徒,曰造士。”這裡泛指才學優秀者。東漢時,郡縣曾普遍設立學校,郡、國稱學,縣、邑稱校,學、校皆置經師,經師通稱文學,或稱文學掾、文學史。儒學的主導面是消極的,但它所提倡的仁義禮讓等封建道德,在封建社會中對於提高人們的道德水準、改善社會風氣確曾發揮過有益的作用,曹操提倡“修文學”,在當時是不無積極意義的。漢末自董卓之亂以來,學校被毀,人才四散,要重新加以恢復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曹操能夠在戎馬倥傯、百廢待興的時候考慮到恢復和發展文化教育事業,這就很不容易。特別是,這樣做很難收到立竿見影的實效,而且在當時戰爭頻繁的情況下,其手令也不大可能在較大區域內得到切實貫徹執行,但曹操仍然未雨綢繆,著眼長遠,這表明他的氣概和眼光確實是與眾不同的。

荀彧曾勸曹操“教化征伐,並時而用”,曹操的舉措雖出自己手,但也可能跟接受了部屬的建議有關。這些在當時是產生了積極作用的,對後世也產生了有益的影響。黃初四年(223)正月,魏文帝曹丕曾下詔說:“喪亂以來,兵革未戢,天下之人,互相殘殺。今海內初定,敢有私復仇者皆族之。”因誹謗誣告之風屢禁不絕,又曾下詔說:“敢以誹謗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曹睿即位後,也曾在禁絕浮華譖毀方面花過大力氣,這些舉措,無疑都與曹操的舉措有著一脈相承的聯絡。

三以法治軍

在平定戰亂、消除割據的戰爭中,建立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強的軍隊是至關重要的。沒有一支這樣的軍隊,連自身的存在都將成為問題,其他的一切更無從談起。為了建立一支這樣的軍隊,曹操耗費了大量的心血,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以法治軍。

曹操在其建軍之初,就十分重視賞功罰過的問題,每次戰鬥下來,都不忘記及時進行總結,對有功的將士或表彰或封賞,對有過的將士視情節輕重進行批評懲處。建安十二年(207)二月,曹操在消滅了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袁紹集團並完成北征烏桓的準備工作之後,還曾下令大封功臣,其令雲:

吾起義兵,誅暴亂,於今十九年,所徵必克,豈吾功哉?乃賢士大夫之力也。天下雖未悉定,吾當要與賢士大夫共定之;而專饗其勞,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

曹操從中平六年(189)在陳郡己吾起兵###董卓,到建安十二年一共十九年。這十九年是曹操取得大發展、大成功的十九年。曹操在回顧這一段歷史的時候,內心充滿欣快、自豪之情,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他的成功並不是靠了他一個人的力量,而是靠了廣大將士謀臣的努力。同時還清醒地認識到,統一大業還遠遠沒有完成,還必須繼續依靠廣大將士謀臣的努力。正是基於這一認識,曹操感到自己不能獨享功勞,而應與大家一起分享。這一次,共有二十多位功臣被封為列侯,其餘的人也都按功勞大小分別給予了獎賞。

對功勞特別大的荀彧、荀攸二人,曹操還專門進行了嘉獎,下令說:

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

認為忠誠正直,周密謀劃,安定朝廷內外,荀彧就是這樣的人,而荀攸則僅次於荀彧。荀彧在建安八年(203)已被曹操表封為萬歲亭侯,食邑千戶。這次曹操又上了《請增封荀彧表》,為之增加封邑千戶,合二千戶。荀彧堅決辭讓,曹操又寫了《報荀彧》,責備荀彧“前後謙沖,欲慕魯連先生乎?此聖人達節者所不貴也”,認為荀彧反覆謙讓莫非是想學戰國時再三辭封的魯仲連嗎?而這是節操上通達的聖人所不看重的。荀彧推辭不過,這才接受下來。曹操還打算表薦荀彧為三公,荀彧讓荀攸出面一再推辭,達十次之多,曹操這才未再堅持。荀攸已在建安十年(205)被曹操表封為陵樹亭侯,食邑三百戶,這次增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