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不少手腳,最後終於將作案者查出,給予了應有的處理。

建安十年(205)正月,曹操平定冀州後,還下過一道手令:

其與袁氏同惡者,與之更始。

意思是,凡跟著袁氏一起做過壞事的人,允許他們改過自新。這既是一種瓦解和爭取袁氏集團餘黨的策略,同時也包含著不算曆史舊帳、一切“向前看”的用意,與“自建安五年以前,一切勿論”的精神是一致的。

建安十年九月,曹操又下過一道《整齊風俗令》:

阿黨比周,先聖所疾也。聞冀州俗,父子異部,更相譭譽。昔直不疑無兄,世人謂之盜嫂;第五伯魚三娶孤女,謂之撾婦翁;王鳳擅權,谷永比之申伯;王商忠義,張匡謂之左道。此皆以白為黑,欺天罔君者也。吾欲整齊風俗,四者不除,吾以為羞。

這道手令也是在平定冀州之後下的。冀州是袁氏勢力的老巢,長期分裂割據的結果,形成了一種很壞的社會風氣,人們往往結黨營私,排斥異己,顛倒黑白,甚至連父子兄弟也彼此各樹黨援,互相詆譭。曹操引用了幾件漢代的史實,來說明當時“以白為黑,欺天罔君”的惡劣風氣。直不疑,西漢文帝時為郎,官至中大夫。朝中有人毀謗他說:“不疑狀貌甚美,但無奈他與嫂子私通。”不疑聽說後辯解說:“我根本就沒有兄長!”既無兄長,哪來的嫂子?第五倫字伯魚,東漢光武帝時為淮南國醫工長。隨淮南王入朝,光武帝同他開玩笑說:“聽說你做官,動手打岳父。有這回事嗎?”第五倫回答說:“我三次娶妻,妻子都是沒有父親的孤女。”王鳳字孝卿,西漢成帝的舅父,任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子弟滿朝,專斷朝政,遭到不少人的指責。但谷永想要依附王鳳,卻上奏章吹捧,把王鳳比作周宣王的大臣申伯。王商字子威,西漢成帝時任丞相,為人忠直,但遭到王鳳排擠。大中大夫張匡為迎合王鳳,上書誣陷王商“執左道(邪道)以亂政”。上述問題,既有社會倫理道德方面的問題,也有政治品質方面的問題,但其共同點都是不實事求是,有的甚至到了荒謬絕倫的地步。這樣的誹謗、誣陷,小則可以冤枉好人,攪亂人心,大則可以搞亂朝政,給國家利益造成損失,非同小可。曹操是充分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的,因此下定決心整飭,“四者不除,吾以為羞”,表現了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這不僅是為了淨化社會風氣,實際上是還帶著清明政治的考慮的。

曹操還下過一道《清時令》:

今清時,但當盡忠於國,效力王事,雖私結好於他人,用千匹絹、萬石谷,猶無所益。

反對“私結好於他人”,實際上就是反對拉幫結夥、結黨營私。從“但當盡忠於國,效力王事”兩句不難看出,曹操反對“阿黨比周”、“私結好於他人”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淨化社會風氣,穩定社會秩序,更重要的是為了讓大家盡心力於國事,樹立朝廷的權威,鞏固和加強中央集權。曹操這樣考慮,是服從於他統一全國的大目標的,對於防止新的分裂割據局面的出現是有積極意義的。

此外,曹操平定冀州後還曾下令不準報私仇,禁止大操大辦喪事,違者一概以法律制裁。對於一些關乎民生疾苦的舊俗,曹操也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建安十一年(206)三月曹操佔據幷州後,曾下過一道《明罰令》:

聞太原、上黨、西河、雁門,冬至後百五日皆絕火寒食,云為介子推。子胥沉江,吳人未有絕水之事,至於子推獨為寒食,豈不偏乎?且北方冱寒之地,老少羸弱,將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日刑,令、長奪一月俸。

介子推,一作介之推、介推,春秋時人。曾隨晉公子重耳長期流亡,艱苦備嚐,後返國渡河,見狐偃向重耳邀功,他羞與為伍,不辭而別。重耳即位後,論功封賞隨他一起流亡的人,介子推偕同老母隱居綿山,至死不與重耳相見。《新序·節士》說,重耳求之不能得,於是放火燒山,以為這樣可以把介子推逼出來,結果介子推被燒死在山上。後來民間為了紀念介子推,在介子推死的這一個月不舉火,吃冷食。東漢時,周舉改為吃三天冷食。曹操認為,北方氣候寒冷,老人、小孩身體瘦弱,這樣吃冷食將會造成不能忍受的災難。並舉例說,春秋時有大功於吳的伍子胥被沉屍江中,吳人卻並沒有因此而不飲江水,紀念介子推為什麼偏要吃冷食呢?於是下令,任何人不得再吃冷食,如有違犯,家長要判半年徒刑,主管官吏要判一百天徒刑,縣令縣長要扣除一個月薪俸。不惜繩之以重罰,不僅表現了曹操移風易俗的決心,更體現了他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