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部分

無疑是得到了認真的貫徹執行的。

獎功與罰過,這是互為聯絡的兩個方面。曹操對這有著十分明確的認識。建安八年(203)五月,曹操下過一道《敗軍抵罪令》:

《司馬法》:“將軍死綏”。故趙括之母,乞不坐括。是古之將者,軍破於外,而家受罪於內也。自命將徵行,但賞功而不罰罪,非國典也。其令諸將出徵,敗軍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司馬法》是一部記載古代軍事典禮制度的書,為戰國時齊威王諸臣所輯。“綏”,退卻。“將軍死綏”,即臨陣畏縮退卻的將軍要被處以死刑。古代法律,一人犯法,家屬是要被連同治罪的。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自幼熟讀兵書,好談兵法,但並無實際軍事才能。秦攻趙,趙王用趙括代名將廉頗御秦,趙母上書勸阻,趙王不聽,趙母於是請求今後不要因趙括打了敗仗而處罰她,趙王同意了。後來趙括果然打了敗仗,趙母因有言在先,倒未受到牽累。曹操沿引這一史實,意在說明只賞功而不罰罪不行,只賞功而不罰罪不符合國家###,不符合國家的根本利益。基於這一認識,曹操作了原則規定:眾將帶兵出征,打了敗仗要按法律治罪,造成損失的要免去官職和封爵。這對整頓軍隊,增強將士的責任感,提高部隊的戰鬥力,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對日常行軍作戰,曹操還制定了不少具體法令。如《軍令》:

吾將士無張弓弩于軍中,其隨大軍行,其欲試調弓弩者,得張之,不得著箭。犯者鞭二百,沒入。

吏不得於營中屠殺賣之,犯今,沒所賣,及都督不糾白,杖五十。

始出營,豎矛戟,舒幡旗,鳴鼓。行三里,闢矛戟,結幡旗,止鼓。將至營,舒幡旗,鳴鼓,至營迄,復結幡旗,止鼓。違令者髡剪以徇。

軍行,不得斫伐田中五果桑柘棘棗。

又如《船戰令》:

雷鼓一通,吏士皆嚴。再通,什伍皆就船,整持櫓棹,戰士各持兵器就船,各當其所。幢幡旗鼓,各隨將所載船。鼓三通鳴,大小戰船以次發,左不得至右,右不得至左,前後不得易處。違令者斬。

再如《步戰令》:

嚴鼓一通,步騎士悉裝;再通,騎上馬,步結屯;三通,以次出之,隨幡所指。住者結屯幡後,聞急鼓音整陣;斥候者視地形廣狹,從四角而立表,制戰陣之宜;諸部曲者,各自按部陳兵疏數;兵曹舉白。不如令者斬。兵若欲作陣對敵營,先白表,乃引兵就表而陣。臨陣皆無讙譁,明聽鼓音,旗幡麾前則前,麾後則後,麾左則左,麾右則右。麾不聞令,而擅前後左右者斬。伍中有不進者,伍長殺之;伍長有不進者,什長殺之;什長有不進者,都伯殺之。督戰部曲將,拔刃在後,察違令不進者斬之。一部受敵,餘部不進救者斬。臨戰兵弩不可離陣。離陣,伍長什長不舉發,與同罪。無將軍令,妄行陣間者斬。臨戰,陣騎皆當在軍兩頭;前陷,陣騎次之,遊騎在後。違令髡鞭二百。兵進,退入陣間者斬。若步騎與賊對陣,臨時見地勢,便欲使騎獨進討賊者,聞三鼓音,騎特從兩頭進戰,視麾所指,聞三金音還。此但謂獨進戰時也。其步騎大戰,進退自如法。吏士向陣騎馳馬者斬。吏士有妄呼大聲音斬。追賊不得獨在前在後,犯令者罰金四兩。士將戰,皆不得取牛馬衣物,犯令者斬。進戰,士各隨其號。不隨號者,雖有功不賞。進戰,後兵出前,前兵在後,雖有功不賞。臨陣,牙門將騎督明受都令,諸部曲都督將吏士,各戰時校督部曲,督住陣後,察凡違令畏儒者□。有急,聞雷鼓音絕後,六音嚴畢,白辨便出。卒逃歸,斬之。一日家人弗捕執,及不言於吏,盡與同罪。

第十二章‘不戚年往,憂世不治’(9)

這些規定,也可以說是條例,雖看起來不免瑣碎,但總體說來還是必要的。如規定將士在軍營中不許拉開弓弩,在大軍行進的時候,如想除錯弓弩,可以拉開弓,但不準搭上箭,顯然是為了避免造成誤傷。部隊剛開出軍營的時候,要舉直矛戟,展開旗子,擂鼓,走出三里地後,才可以比較隨便地斜扛矛戟捲起旗子,停止擂鼓,無疑是為了保持軍容的嚴整,同時給住地民眾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登上戰船前擂第一通鼓作為準備;擂第二通鼓,什長、伍長都登上戰船,整理好櫓和槳,戰士手持武器上船,各就各位;擂第三通鼓,大小戰船按規定次序出發,左邊的不能到右邊,右邊的不能到左邊,前後的次序也不準更動,這顯然是為了保持戰鬥動作和隊形的井然有序。這些,對於保證和提高部隊的戰鬥力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制定相應的法令予以保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