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國時,已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情況尚且如此,曹操剛定都許時的情形,就不難想見了。

第六章‘修耕植以蓄軍資’(2)

勞動者是生產力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人民的大量死亡,直接導致了社會生產力的嚴重破壞。加之人民流落四方,大批脫離上地,使得勞動力缺乏的問題變得更加突出,大量土地無人耕種,出現了地廣人稀、地無常主甚至無主的局面。由於戰亂連年,水利失修,旱災、蝗災等自然災害頻仍,一些已經耕種的土地,也往往顆粒無收,或者收之不多。這樣,就發生了全域性性的缺糧問題,糧價飛漲,長安在李催、郭汜混戰期間谷一斛賣到50萬錢,豆、麥賣到20萬錢;幽州谷一石,錢十萬;鄴中大飢,芋一畝,也要錢三萬。在更多的情況下,甚至是無糧可賣,無糧可買,形勢到了十分嚴峻的地步。

面對嚴重的糧荒,身受其害的自然首先是貧苦的百姓。在不少情況下,老百姓甚至連野菜也難以找到,只有餓死。在河南、河北、關中、江淮等地,還一再發生人吃人的現象,死者白骨堆積,惡臭滿路。老百姓因無糧而餓死,勞動力銳減,反過來又加重了土地荒蕪、糧食無收的現象,形成了一種惡性迴圈。

統治者及其軍隊也深受糧荒的威脅。獻帝在東遷洛陽途中,多次面臨斷炊的危險,隨從的官員有時不得不以棗菜代糧。到洛陽後,算是安頓下來了,但下級官員還得跑到荒野中去採摘野菜。那些大大小小的軍閥們,平時過著“飢則寇掠,飽則棄餘”的生活,等到百姓自己都餓得要死、實在無糧可搶的時候,他們的日子也就變得非常難過。袁紹的軍隊在河北,一度不得不靠採摘桑果過日子。袁術的軍隊在江淮,有一段時間僅靠捕食蛤螺充飢。公孫瓚的部將田楷在青州,因與袁紹連戰兩年,糧食吃盡,互掠百姓,弄得野無青草。劉備的軍隊在廣陵,因飢餓難忍,大小官吏和士兵竟自相啖食。有的武裝勢力,因缺糧而混不下去,還沒等到同對手打仗,就自動瓦解離散了。

曹操也曾多次遭到糧荒的困擾。他第一次東征陶謙,就因糧食困難,不得不中途退兵。他同呂布爭奪兗州,在濮陽一帶同呂布相持百多天後,也因糧食接濟不上,不得不暫時罷兵自守。一次程昱在自己的轄縣東阿為曹操籌措軍糧,想盡辦法,只勉強籌得可供三天食用的糧食,其中還雜有人肉乾,為此程昱後來頗遭非議,雖然曹操一直對他信用,但他終未能做到三公的高位。曹操前往洛陽迎接獻帝時,途中所帶的一千多人全部斷糧,幸得新鄭長楊沛把儲存的桑果乾拿了出來,才算度過了難關。曹操為此很感激楊沛,迎獻帝都許後,即將楊沛調去做了長社令。

糧食問題已嚴重到如此地步,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然而,單靠一般的手段,或採用通常的一套發展農業生產的辦法,是不可能解決燃眉之急的。必須採用行之有效的非常手段,將勞動力和土地結合起來,以儘快獲得大的效益。曹操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出發,採納部下建議,在建安元年(196)迎獻帝都許不久,宣佈實行屯田,將“修耕植以蓄軍資”的方針落到實處,解決緊迫的軍糧問題。

二許下屯田

曹操實行屯田,在當時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能性,他掌握了實行屯田的一些必要條件。

一是曹操有了比較穩定的轄區。曹操自將呂布從兗州趕走後,兗州成了自己可靠的根據地。迎獻帝都許後,又將勢力範圍擴大到豫州,許都成為政治中心,許都周圍地區被曹操牢牢控制,為在這一地區實行屯田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是土地不成問題。人民大量死亡和流徙使大量土地荒蕪,這些荒蕪無主的土地成為國家的公田,誰有力量就可隨意屯墾種植。

三是勞動力有一定保障。初平三年(192)曹操擊敗青州黃巾軍,接受降卒三十餘萬,同時得到了跟黃巾軍一起行動的百餘萬人口。這些人多是黃巾軍的家屬.不論男女老少,都是掌握有相當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勞動力。建安元年(196),曹操又擊敗了汝南、潁川黃巾何儀、劉闢、黃邵、何曼等部,迫使其中不少人投降,進一步增加了勞動力。此外,屯田興辦起來後,還可以進一步招募流亡的農民。

。 想看書來

第六章‘修耕植以蓄軍資’(3)

四是由於曹操先後鎮壓招撫了青州、汝南、潁川的黃巾軍,因而也就同時從他們手中掠奪到不少農具和耕牛。

這樣,土地、勞動力、耕牛都有了,生產力的基本要素大體上齊備了,屯田也就可以水到渠成了。曹操後來在表揚棗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