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一“自遭荒亂,率乏糧谷”

早在初平三年(192)曹操剛做兗州牧時,治中從事毛玠就提出了兩條重要建議,一是要奉天子以令不臣,二是要修耕植以蓄軍資。對這兩條建議,曹操當時就極表讚賞,並積極創造條件施行。經過努力,曹操首先做到了第一條,將獻帝迎到了許都。接著,曹操開始做第二條。

修耕植以蓄軍資,其中心任務就是要透過發展農業生產,增加糧食收成,解決十分緊迫的軍糧問題。民以食為天,軍隊自然也不可能例外。軍隊缺乏糧食,不僅要削弱戰鬥力,連自身的生存都將成為問題。因此,解決好軍糧問題,就可以不斷增強自身的戰鬥力,在群雄角逐中站穩腳跟,進而消滅對手,實現統一大業。

早在黃巾起義前,東漢的社會經濟就已面臨崩潰的危險,延熹六年(163)陳蕃在給桓帝的上疏中,就指出當時有“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的“三空之厄”。董卓之亂後,社會經濟更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中原地區所遭受的破壞尤為嚴重,原來經濟繁榮的河南和關中地區變得永珍凋零,殘破不堪。在這場劫難中,首當其衝的自然是農業,而農業是當時社會經濟的支柱,農業遭受嚴重破壞,工商業也就隨之凋敝下來。農業遭受嚴重破壞的標誌,是農業勞動力銳減,大量土地荒蕪,無人耕種。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戰爭造成了人民的大量死亡。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東漢政府大肆屠殺人民。董卓亂起後,董卓及繼之而起的關東州牧郡守也肆無忌憚地屠殺人民。董卓佔據洛陽後,放縱軍隊四出掠殺,其部下在陽城將正在祭祀土神的無辜百姓包圍起來殘酷殺害,便是一個突出的例子。董卓西遷時,將洛陽城周圍百里以內的房屋全部燒光,強迫數百萬人民西遷長安,途中又有大量人民死亡。董卓部將李傕、郭汜、張濟率領步騎數萬在###擊敗河南尹朱儁後,席捲陳留、潁川諸縣,殺掠男女,所經之處人物兩空。董卓死後,李傕、郭汜、樊稠等人在長安城內外互相爭戰,死者積屍相枕。獻帝東歸後,長安城空四十餘日,此後二三年間,關中不少地方斷了人跡。關東州郡起兵討董卓,在滎陽及河內一帶聚兵數十萬,互不買帳,紀律鬆散,有將近一半的人民被殺。軍閥大的佔據郡國,其次的佔據縣城,最小的佔據鄉村,不斷攻伐,你吞我滅,經年累月,又有不少百姓遭殃。曹操東征陶謙,陶謙士兵死亡數萬,還有數萬平民被無辜殺害,一些地方被弄到雞犬不留的地步。

戰爭造成了人民的大量流亡。當戰禍降臨頭上時,人民必然要盡力逃避,因而發生了人口的大量流移。黃巾起義爆發後,青州、徐州一帶有百多萬人逃到幽州避難。李傕、郭汜亂起,關中一帶有十多萬戶流入荊州,有數萬戶流入益州,還有不少流入徐州。河南一帶也有不少人遷流到蜀、荊、江淮一帶,還有遠避至遼東、交州的。不僅普通民眾被迫離鄉背井,不少地主也因在戰亂中不能自保,不得不丟下土地四散流亡。此後,在整個建安年間,這種人口的流徙一直沒有停止過,只不過隨著三分局面的逐步形成,規模有所縮小罷了。

與戰爭結伴而行的瘟疫,也是造成人民大量死亡和流徙的重要原因。從安帝元初六年(119)以來,瘟疫不斷,董卓亂後,更加流行,甚至出現了家家有死人,室室有哭聲,或一家盡皆喪命,或一族全部死亡的慘景。大醫學家張仲景在《傷寒論序》中就曾說,他的家族原有二百多人,後來在不到十年間死了三分之二,其中患傷寒病死去的佔到十分之七。瘟疫無情的侵襲,又給人民增添了無窮的災難。

大量的死亡和流徙,使得中原地區戶口銳減。越是原來最富庶、最繁華的地方,大抵就是後來戰爭進行得最為激烈的地方,因而也就是戶口減耗最為突出的地方。東都洛陽,西都長安,原來人煙稠密,後來都被戰爭破壞得荒涼不堪,甚至到了路斷行人的地步。潁川郡的鄢陵,原有民戶五、六萬家,後來只剩下數百家;青州原有萬戶的城邑,後來在冊戶數不滿數百;汲郡原有民戶十萬、人口63萬,後來只剩下民戶三萬。冀州原有人口近五百萬,等到曹操打敗袁紹、佔據冀州時,只剩下30多萬,但還被曹操認為是一個大州。人口銳減到如此程度,還稱做大州,其他各州的情況也就可想而知。當時中原戶口,據估計只剩下原來的十分之一。到曹操統一北方、曹丕稱帝、曹魏已經佔有十二州土地之後,陳群還在上疏中說,當時全國人口不過相當於漢文帝、漢景帝時一個大郡的人口。杜恕也在上疏中說:“今大魏佔有十州之地,但因喪亂造成破壞,計其戶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曹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