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作者:王外馬甲

申明:本書由霸氣 書庫 (。。)自網路收集整理製作;僅供預覽交流學習使用;版權歸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歡;請支援訂閱購買正版。

馬甲很早就知道蔡智誠當過國民黨軍官,因為我小時候曾經看見他被捆起來遊街,胸前掛著牌子、頭上戴著高帽。

後來又聽說他平反了,得了一份“起義證書”、還補發了好多工資,頓時特別有錢。那時候,電影《野火春風斗古城》正好解禁,大人們看完金環和銀環的故事,回來就說:老蔡原來是“關團長”一樣的人物呵,是個好人!於是就有許多熱心的大媽大嬸忙著給蔡先生介紹物件,想讓他續絃。我們這些小孩一見到他就嚷嚷:“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而蔡先生只是尷尬的笑。

再後來,蔡先生退休了。一個人在家裡養蘭花、喂金魚,擺弄一些不吵不鬧的小玩意,孤孤單單、自得其樂。再再後來,馬甲我偶然得知這位安靜的老頭居然曾經是中國最早的空降兵,不由得大吃一驚,連忙和幾個朋友找上門去:“傘兵呵!特種部隊呀!老蔡先生,給我們講故事吧!”

這時候,老人家已經得了帕金森病,語言和行動都有些障礙。他坐在藤椅上,看看面前的花、又望望天邊的雲,許久許久,才嘟噥了一句:“這傘兵嘛,就象是戰場上的蒲公英……”

戰場上的蒲公英

1944年初夏,二十二歲的蔡智誠不想上學了,他要去當兵。

蔡智誠是貴州人,家住遵義老城琵琶橋(現名紅旗路),他家的斜對面就是黔軍師長柏輝章的公館,那裡如今已成為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址。

蔡智誠有兩個哥一個姐和一個妹妹,大哥蔡智明1938年10月犧牲了,姐姐蔡智慧已經出嫁、在“美國援華協會”當醫師,二哥蔡智仁畢業於陸軍輜重兵學校、是交通二團(汽車兵)的連長,妹妹蔡智蘭初中沒畢業就偷跑出去參軍、結果在戰場上失蹤了。

蔡智誠排行老四,可實際上只比老五大了二十分鐘(他和蔡智蘭是對龍鳳胎)。44年,蔡家的年輕人中只有他還在讀書,這倒不是因為他不想工作或者膽子小,而是父母覺得家裡應該留一個“守門的”,蔡老四是長輩們公認的最乖的孩子,應該老老實實的把大學唸完、然後成家立業。

從家譜上看,蔡家應該算是湖北人。他們祖上是跟著袁玉錫(湖北襄樊人,曾任遵義知府)到貴州來的,先是做幕僚,而後經辦鹽號。貴州是個不產鹽的地方,食鹽大多依靠川省供給,遵義是川鹽入黔的集散地,蔡家在這裡開辦“恆升永”商號,兼營鹽業、布匹和雜貨,很快就發了財。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到了蔡智誠的父親蔡式超這一輩,蔡家的家道衰落了。

蔡式超是廈門大學的第一批學生。在華僑創辦的大學裡讀了兩年“商學”,沒學到什麼商業技巧,卻樹立了“實業救國”的觀念。回到家鄉,蔡同學下定決心:不做商人,要當農場主,向陳嘉庚同志學習。

剛開始,他和廈大同學何輯五(何應瑞,何應欽的四弟)一起合辦茶場、試驗改良茶種。在當時,貴州種植茶葉的人很少,蔡同學與何同學希望用“新型經濟作物”替代盛行於貴州的鴉片,既能挽救家鄉風氣、又能振興地方經濟。

從理論上講,這個思路是可取的(事實上,蔡式超當年試辦茶場的湄潭,現在已經成為茶葉生產基地)。然而,在當時,蔡式超的辦法卻行不通。

興辦農業需要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可貴州這裡卻戰事頻繁。黔軍、滇軍、川軍、中央軍,民團、土匪、青幫和洪幫來來去去,今天這個拔苗、明天那個刨坑,好不容易長出了幾片茶葉,還沒等收穫就被別人搶跑了。接著,何應欽去了廣州、何輯五也投靠他三哥去了,蔡式超沒有了靠山,只好關門大吉。

當不成農場主,於是改當工廠主。

先是開了家肥皂廠,希望幫助鄉親們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結果造出來的“衛生肥皂”黑不溜秋,根本賣不掉,只得關張。

接著又辦酒精廠,初衷是想用工業酒精替代汽油,“甩掉貧油國的帽子”。但是酒精醇度要到95度以上才能夠開汽車,蔡式超搞了幾十個大鐵皮罐,蒸餾來蒸餾去,怎麼也超不過94度,只能當醫藥酒精用——不過這也歪打正著。抗戰爆發了,前方需要大量的醫用酒精,於是蔡老闆不計成本、把一批批的產品送往前線。沒幾年,家業就被他折騰光了。

時間到了1944年,大後方的物價飛漲、人心浮躁、社會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