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有各的理由。

長山島是山東境內最後得到解放的地方。48年8月,解放軍攻克濟南,49年6月,收回了青島,到49年的8月,連長江以南的南京和武漢都解放了,可山東的長山島卻依然控制在國民黨軍的手裡。

這時候,守島的部隊是海軍陸戰隊2團的兩個營。

好象很少有資料談到解放前的海軍陸戰隊,但其實,中國出現這個兵種的歷史蠻早的,早在宣統年間就有了。民國早期的海軍陸戰隊分為“北洋系”和“南洋系”兩大派,“北洋系”沒有什麼建樹,抗戰之前就散了夥,“南洋系”留存的時間相對長一些,鼎盛時期發展為兩個旅,掌權的大多是馬尾海軍校畢業的福州人(不過也有例外,比如廣東人葉劍英就當過海軍陸戰隊的上校營長)。

在馬甲我的印象中,這“南洋系海軍陸戰隊”幹過好事也幹過壞事。壞事是參加過“廣州叛變”、幫著陳炯明攻打大總統府,害得宋慶齡女士流了產,實在有點兒缺德帶冒煙;好事是參加了抗戰,在閩江沿岸與日寇血戰、還在長江上佈設水雷,建立了不少功績。

“南洋系”與黃埔師生沒有親情,所以陳誠當上海軍總司令以後就把陸戰隊的編制給撤消了。因此,蔡智誠他們在普陀島表演搶灘登陸的時候並不是搶人家海軍陸戰隊的飯碗,而是當時的中國軍隊裡確實沒有這個挺時髦的兵種——新的海軍陸戰隊是在1947年9月16日(也就是“九月攻勢”開始以後)在福州的馬尾基地重建的,9月16日也就從此成為了國軍的“海軍陸戰隊日”,這意思大概是說,如今在凱撒格蘭大道上閱兵的那幫水鬼與先前的“北洋系”和“南洋系”沒有任何關係。

現如今的國軍海軍陸戰隊,蠻酷的。

再來一張,象不象忍者神龜?

國軍海軍陸戰隊雖然是在福州馬尾港重建的,但其實與“閩系”和“馬尾系”無關。陸戰隊的司令楊厚彩(湖南人,黃埔六期)和副司令周雨寰(四川人,黃埔八期)都是桂永清的老部下,還和桂永清一起去德國軍校留過學——這兩個陸軍軍官能“擔此重任”當然是因為了桂永清的關係,但自從他倆開了這個頭,國民黨海軍陸戰隊的歷屆司令就都由陸軍將領出任,搞得海軍陸戰隊幾乎變成了“陸軍海戰隊”——直到1988年才終於有了一個海軍出身的馬履綏司令,總算與國際慣例接了軌。

在49年8月,海軍陸戰隊完全是桂永清的天下,負責守衛長山島的陸戰隊第二團團長何相臣上校就是桂永清的小舅子。

蔡智誠曾經見過何相臣,當時他還是海軍司令部警衛營的少校營長。1947年在上海造船廠參觀的時候,大家看見從軍艦上拆下來一個鐵傢伙,都不知道是什麼玩意,何相臣愣說那東西是“加速機”,其他人感到很懷疑,打聽以後才曉得是魚雷發射器——這事情讓蔡智誠他們覺得挺好笑,空軍傘兵不認識魚雷管倒也罷了,沒想到海軍軍官也是稀哩糊塗,從此對這個何相臣的印象很深刻。

何相臣雖然糊塗卻比較頑固,解放軍給他做了不少思想政治工作,可這小子依然不肯投降,鬧到最後只好開打(把24軍從長江以南調回來打,的確是比較麻煩)。不過,長山島戰役的經過實在太過簡單,馬甲我就不準備一一細述了。

這場戰役的總指揮是許世友,主攻部隊為解放軍24軍72師(軍長王必成,師長康林)和山東軍區警4旅、警5旅,外加24軍軍屬炮兵團山炮營、華野特縱榴炮13團以及地方武裝力量,總兵力超過三萬人;守島之敵為國民黨海軍陸戰隊第2團的第1營(原海軍警衛營)和第2營(由警察大隊改編),加上長山島的保安團,總共約一千五百人左右——以這樣的力量對比打這樣的仗,除了開繳獲清單之外確實也沒啥好說的。

當然,還可以講一點“花絮”:

長山島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首次“海陸軍聯合作戰”,海軍方面派出了一艘“秋風號”炮艦。這“秋風艦”原本是國民黨的“201號掃雷艇”,日本貨,排水量215噸,安裝有4門機關炮和兩挺重機槍,49年2月在煙臺起義,是人民海軍的第二艘軍艦(第一艘是蔡智誠曾經坐過的“黃安艦”),長山島戰役時,許世友特意把這艘“海軍主力”調過來,希望他們消滅國民黨的“美宏艦”(千噸級登陸艦)和“冀平艦”(天津港務局的破冰船上裝了一門炮)。

用掃雷艇打登陸艦和破冰船,估計實力不相上下——可問題是當初的“201號掃雷艇”是趁軍官老爺們上岸的時候起義的,因此,軍艦上的輪機兵和槍炮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