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
說實際的,方信很是搞不明白,為什麼別人穿越了,搞什麼都風生水起,而自己就這樣難呢?
當然這個說法是指發財。
農業社會,萬事在於糧,這方面方信根本沒有什麼辦法,在位面有限允許的程度內,額外進行改良,也無非是水車和農具的改善。
水車可以灌溉,使旱田變成水田,就此一項,就可多收一石一畝。
農具的改善,改善人力,但是現在最缺乏的,卻是耕田所用牛和馬,這些卻不是一時一日能繁衍的——而安昌王受此一戰,卻立刻回過味來,反正安昌省地廣人稀,就遷移百姓退後一百里,又在外面駐紮騎兵進行巡查。
這樣的話,後面百姓就難以逃亡到關內,並且方信的游擊戰也難以發揮效應——出關百里,只有被騎兵吃掉的份。
這使方信打的如意算盤頓時落空,雖然對方騎兵也很難穿入稜堡控制區,基本上農田開墾相對安全,但是流民軍屯的人口,停留在二十萬而無法突破。
5萬軍屯之戶,最多起兵3萬,如果全部增入,正好補充完足兵八萬,卻再也無法擴張了。
軍屯可自己解決三萬軍糧,郡內最多解決一萬軍糧,如果不算商務司的作用,還有三萬必須依靠朝廷來補給。
得意之後,方信這才發覺,到底氣運難以解決,方信現在的資源,卻也只有守地的份,很難真正獨立成蛟龍。
雖說如此,方信還是釋出了一系列的命令,五萬兵先保持不變,先提拔那些靠攏而來的年輕軍人,各掌一些基層兵權,多半是營正一級。
而吳傑,卻已經補上了下堡衛參將之職,正式領兵五千五百,從屬於參旗鎮,這參旗鎮,還是由嶽名時任主將,下面有平浪衛、上寶衛、下堡衛三衛,這個衛現在雖明令補完,卻至少有三分之一直接掌握在方信手中。
宜黃鎮鎮下面有柏鄉衛、義觀衛、六華衛三衛,此戰後,原本柏鄉衛參將範傑彪